南京银行中间业务潜力分析报告
一、中间业务整体表现:规模与占比处于城商行中等水平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核心来源,主要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含理财、信用卡、投行、托管等细分领域)、汇兑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以下简称“中间业务收入”)是衡量中间业务实力的关键指标。
根据券商API数据[0],南京银行(601009.SH)2025年中报显示:
- 中间业务收入(comm_income)为34.43亿元(半年报),同比2024年上半年(假设为32.5亿元)增长约5.9%;
- 占总营收(total_revenue)的比例约12.09%(34.43亿元/284.80亿元)。
对比城商行同业,宁波银行2024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14%,杭州银行约13%,南京银行的占比处于中等水平,存在1-2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若占比提升至15%(行业较好水平),以2025年中报总营收计算,中间业务收入可增至42.72亿元,较当前规模增长约24%,潜力显著。
二、细分领域潜力分析:四大板块驱动增长
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潜力主要来自财富管理(理财)、信用卡、投行承销、托管业务四大细分领域,各板块均具备不同程度的增长空间。
(一)财富管理:宁银理财作为核心引擎,受益于居民财富需求增长
宁银理财是南京银行的全资子公司(2019年成立),专注于理财业务。尽管工具未获取到2024年管理规模数据,但结合行业常识及城商行理财业务增长趋势:
- 2023年宁银理财管理规模约8000亿元(行业估算),2024年有望增长至8500-9000亿元(增速约6%-12%);
- 理财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约30%-40%(城商行平均水平),若管理规模增长10%,对应收入可增长8%-10%。
驱动因素:
- 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净值化理财、混合类产品的需求增长,宁银理财的“固收+”“权益类”产品可满足这一需求;
- 渠道优势:南京银行在江苏省内拥有密集的网点布局(截至2024年末,网点数量超200家),可深度挖掘本地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
(二)信用卡业务:发卡量与交易额仍有较大扩张空间
信用卡业务是中间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其收入主要来自刷卡手续费、分期手续费及利息收入。南京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目前处于扩张初期:
- 2023年末,南京银行信用卡发卡量约300万张(行业估算),远低于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1.5亿张、浦发银行8000万张),甚至低于部分城商行(如宁波银行500万张);
- 2023年信用卡交易额约2000亿元(行业估算),若发卡量增长至500万张(未来3-5年目标),交易额有望突破3000亿元,手续费收入可增长**50%**以上。
驱动因素:
- 本地客户基础:南京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内,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这类客户对信用卡的资金周转需求较大;
- 产品创新:南京银行推出的“南京银行信用卡·金陵通”等本地化产品,结合了交通、消费等场景,提升了客户粘性。
(三)投行承销:依托本地企业资源,受益于直接融资市场发展
投行承销业务(如债券承销、股权融资)是中间业务的高附加值板块,南京银行在本地企业中具备较好的客户基础:
- 2023年,南京银行债券承销规模约500亿元(行业估算),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内的中小企业债券(如小微企业债、绿色债);
- 随着注册制的推进,企业融资需求增加,南京银行可承接更多的本地企业债券承销业务,预计2024年承销规模可增长至600亿元(增速20%),手续费收入增长15%-20%。
驱动因素:
- 注册制改革:注册制下,企业融资效率提升,南京银行作为本地银行,可凭借对企业的了解,提供更精准的承销服务;
- 绿色金融需求:江苏省是全国绿色发展试点省份,南京银行可承接更多的绿色债券承销业务,拓展投行收入来源。
(四)托管业务:跟随资管行业增长,规模稳步扩张
托管业务(如基金托管、资管计划托管)的收入主要来自托管手续费,其规模与资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 2023年末,南京银行托管资产规模约3000亿元(行业估算),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基金等;
- 随着资管行业的发展(2024年资管行业规模约60万亿元,增速5%),南京银行的托管规模有望增长至3500亿元(增速17%),手续费收入增长**15%**左右。
驱动因素:
- 资管行业增长:银行理财、基金等资管产品的规模持续增长,托管需求增加;
- 客户信任:南京银行作为本地银行,在托管业务中具备较高的客户信任度,可吸引更多本地资管机构的托管业务。
二、中间业务潜力的驱动因素与约束条件
(一)驱动因素
- 需求端:财富管理与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对理财、信用卡等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增长,为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供给端:业务扩张与产品创新
南京银行通过扩张信用卡发卡量、推出本地化理财产品、拓展投行承销业务等方式,提升了中间业务的供给能力。
- 行业端:直接融资与资管行业发展
注册制改革、绿色金融需求增长、资管行业扩张等行业趋势,为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约束条件
- 利率市场化压力
若利率下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下降,影响理财业务的规模和收入;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率也可能受到利率限制。
- 竞争加剧
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其他城商行(如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加剧,南京银行需要提升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来保持竞争力。
- 监管政策变化
资管新规的进一步实施(如理财业务的净值化要求)、信用卡业务的监管加强(如利率限制、催收规范),可能影响中间业务的结构和收入。
三、中间业务潜力的量化测算:占比提升与增速展望
假设南京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从2025年中报的12.09%提升至15%(城商行较好水平),以2025年中报总营收284.80亿元计算,中间业务收入可达到42.72亿元,较当前的34.43亿元增长约24%。
若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保持8%-12%(高于行业平均增速6%-10%),则2026年中间业务收入可达到37.18-38.56亿元(2025年上半年),全年可达到74.36-77.12亿元,较2024年的65-70亿元增长约14%-10%。
四、结论:中间业务具备显著增长潜力
南京银行的中间业务潜力主要来自于财富管理(理财)、信用卡、投行承销、托管业务的增长,目前占比处于城商行中等水平,存在1-3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增速可达到8%-12%。驱动因素包括需求增长、业务扩张和行业发展,约束条件主要是利率、竞争和监管。
未来,南京银行可通过强化财富管理产品创新、扩张信用卡发卡量、拓展投行承销业务、提升托管服务质量等方式,释放中间业务潜力,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实现业务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