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续航优势为何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财经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理想i8续航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原因,包括产品定位错配、竞争环境、品牌与渠道短板,并提出改进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理想i8续航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理想i8作为理想汽车2024年推出的中高端增程式电动SUV,其核心卖点是NEDC综合续航1200公里(其中纯电续航210公里,增程模式下续航990公里),一度被视为“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的终极方案”。然而,上市18个月以来,其市场表现远低于预期:2025年上半年销量仅为1.2万辆,市场份额不足0.3%(数据来源:乘联会[0]),并未凭借续航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本文从产品定位、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品牌与渠道四大维度,分析其续航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根源。

二、核心分析维度

(一)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错配:续航并非中高端用户的核心痛点

理想i8的定位是“长途出行无焦虑的中高端SUV”,目标用户为“经常跨城通勤、家庭长途旅行的中产家庭”。但从中高端电动车市场的核心需求来看,续航并非用户的首要决策因素,反而品牌调性、智能配置、驾驶体验、补能便利性更受关注。

  1. 用户需求排序:根据2025年《中国中高端电动车消费者调研》(易观分析[1]),中高端用户购车时的需求优先级依次为:品牌影响力(35%)、智能驾驶(28%)、补能便利性(22%)、续航(10%)、价格(5%)。理想i8将“续航”作为核心卖点,但未解决用户更关心的“智能配置”(如高阶辅助驾驶、座舱交互)和“补能体验”(如换电、超充网络)问题——其搭载的AD Pro辅助驾驶系统仅支持L2+级,远落后于特斯拉FSD(L3级)、蔚来Aquila(L4级);补能方面,理想的“超充站”数量仅为蔚来的1/5(截至2025年6月,理想超充站120座,蔚来换电站1200座[0]),无法满足中高端用户对“便捷补能”的需求。

  2. 续航的“边际效用递减”:当续航超过800公里后,用户对续航的敏感度显著下降。理想i8的1200公里续航虽能覆盖“北京-上海”的长途旅行,但实际使用中,90%的用户日常通勤里程不超过50公里(易观分析[1]),超长续航的“实用性”被严重高估。反而,增程式技术带来的“油耗较高”(综合油耗约6.5L/100km)成为其短板——相比纯电动车(如特斯拉Model Y,电耗约13kWh/100km),理想i8的使用成本更高,不符合中高端用户对“低碳、经济”的需求。

二、竞争环境:同级别车型的“综合优势”抵消了续航卖点

理想i8的直接竞争对手包括比亚迪汉DM-p(续航1120公里)、蔚来ES6(续航930公里)、小鹏G6(续航750公里)。这些车型通过“更低价格、更全配置、更好补能”的组合,抵消了理想i8的续航优势。

  1. 价格竞争力不足:理想i8的起售价为32.8万元,而比亚迪汉DM-p(续航1120公里)起售价为28.98万元,蔚来ES6(续航930公里)起售价为31.8万元。理想i8的价格比竞品高2-4万元,但在**智能配置(如辅助驾驶、座舱屏幕)、空间(汉DM-p轴距2920mm,理想i8为2880mm)**上并无优势,导致其“性价比”评分仅为3.2/5(汽车之家[2]),远低于汉DM-p(4.1/5)。

  2. 竞品的“差异化补能”策略:蔚来的“换电模式”解决了用户对“充电慢”的焦虑(换电时间约3分钟),而理想i8的“增程+充电”模式仍需依赖充电桩(快充时间约30分钟充至80%)。根据2025年《中国电动车补能需求调研》(艾瑞咨询[3]),65%的中高端用户更偏好换电模式,因为其“便捷性”超过了“超长续航”。蔚来ES6凭借换电优势,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到3.8万辆,是理想i8的3倍。

三、品牌与渠道:理想汽车的“中高端调性”未建立,渠道覆盖不足

  1. 品牌影响力薄弱:理想汽车作为“新势力”品牌,成立仅8年,其“中高端”调性尚未被市场认可。相比之下,比亚迪(传统车企)、特斯拉(科技品牌)、蔚来(用户企业)的品牌认知度更高——根据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力指数》(CCID[4]),理想汽车的“品牌溢价能力”得分仅为62分,远低于特斯拉(85分)、蔚来(78分)。中高端用户更愿意为“品牌价值”付费,而理想i8的“续航优势”无法弥补品牌的短板。

  2. 销售渠道覆盖不足:理想汽车的销售模式以“线上+体验店”为主,截至2025年6月,全国仅有180家体验店,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而比亚迪拥有超过3000家4S店,覆盖到三、四线城市。渠道的不足导致理想i8的“触达率”低——根据汽车之家[2]的数据,理想i8的“到店转化率”仅为12%,远低于比亚迪汉DM-p(25%)。

四、结论与建议

理想i8的续航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本质是**“产品卖点与用户需求不匹配”,加上竞品的综合优势、品牌与渠道的短板**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理想汽车需要:

  1. 重新定位产品:将“超长续航”作为辅助卖点,重点突出“智能配置、补能便利性”(如增加换电选项),满足中高端用户的核心需求;
  2. 优化价格策略:降低起售价,提高性价比,与竞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3. 强化品牌建设:通过“用户运营”(如理想社区)和“科技营销”(如辅助驾驶体验),提升品牌的“中高端”调性;
  4. 拓展销售渠道:增加三、四线城市的体验店数量,提高产品的“触达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乘联会[0]、易观分析[1]、汽车之家[2]、艾瑞咨询[3]、CCID[4]等公开资料。)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