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南京银行2025年金融债发行计划,涵盖资本补充需求、负债结构优化及政策环境,预测发行规模100-150亿元,聚焦绿色与普惠金融债。
金融债作为商业银行补充中长期资金来源、优化负债结构的重要工具,其发行策略与银行的财务状况、监管要求及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南京银行(601009.SH)作为江苏省头部城商行,近年来通过发行金融债持续强化资本实力、支持信贷投放。本文结合其过往发行历史、当前财务状况及监管与市场环境,对南京银行2025年金融债发行情况进行分析与展望。
南京银行自2010年上市以来,累计发行金融债超300亿元,期限以3-5年为主,用途集中于补充附属资本、支持普惠金融及绿色信贷。例如:
从历史数据看,南京银行金融债发行具有**“精准定位、政策契合”**的特点,始终围绕国家战略(如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及自身业务特色(服务中小企业)设计发行方案,既满足监管要求,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城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需不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截至2024年末,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21%,较2023年末下降0.34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7%,较2023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24年信贷规模扩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导致风险加权资产增加,侵蚀了资本充足率。
若2025年南京银行保持10%以上的贷款增速,预计风险加权资产将新增约200亿元,需补充资本约20亿元(按10.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算)。由于核心一级资本主要依赖利润留存(2024年净利润156亿元,分红比例约30%,留存利润约109亿元),但仍难以完全覆盖风险加权资产增长,因此发行次级金融债(补充一级资本)或二级资本债(补充附属资本)成为必要选择。
南京银行的负债结构以存款(占比65%)和同业负债(占比25%)为主,其中短期负债(1年期以内)占比超70%,而资产端中长期贷款(5年期以上)占比约35%(2024年末数据),存在“短负债、长资产”的期限错配风险。
金融债作为中长期负债工具(期限通常3-10年),可有效缓解期限错配压力。2024年南京银行中长期贷款增速达15.8%,高于整体贷款增速3.2个百分点,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这类资产需要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匹配。因此,2025年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如5-10年期)将成为优化负债结构的关键举措。
2025年以来,央行持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降准、MLF操作等方式释放流动性,市场利率中枢稳步下行。截至2025年8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至2.5%,同业存单(1年期)利率降至2.2%,为南京银行发行金融债提供了低成本窗口。
此外,监管层鼓励城商行通过金融债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例如央行对“三农”、绿色金融债给予再贷款支持,降低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南京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示范行”,2024年普惠贷款余额达860亿元,同比增长22%,若2025年继续扩大普惠贷款投放,发行专项金融债将获得政策红利。
结合南京银行2025年信贷扩张计划(预计贷款增速11-13%)、资本充足率缺口(约20亿元)及负债结构优化需求(需补充中长期资金约80亿元),预计2025年金融债发行规模将在100-150亿元之间,较2024年(80亿元)有所增加。
南京银行2025年金融债发行将以“补充资本、优化结构、支持实体”为核心,发行规模较2024年有所增加,结构以绿色、普惠等专项金融债为主。在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有利的背景下,金融债发行将助力南京银行强化资本实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低风险、稳定收益的投资工具。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南京银行2023-2024年年报、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及公开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