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亿纬锂能消费电池利润下降原因分析 | 行业价格下跌影响

深入分析亿纬锂能消费电池利润下降的核心原因,包括行业价格下跌、量增价跌、资产减值准备、费用增加及非经常性收益贡献有限等因素。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亿纬锂能消费电池利润下降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亿纬锂能(002460.SZ)作为国内锂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消费电池业务(涵盖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设备等领域)的利润表现近年来备受关注。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0]),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其中消费电池板块是主要拖累项。本文从行业环境、收入端、成本端、非经常性损益、费用控制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其利润下降的核心原因。

二、利润下降的核心原因分析

(一)行业环境:锂电池价格持续下跌,需求增长放缓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放缓(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降至15%,较2024年同期的30%大幅下滑),导致锂电池需求增长乏力。同时,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跌(2025年6月碳酸锂价格较2024年峰值下跌约60%),推动锂电池产品价格同步下降。亿纬锂能消费电池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板块之一,受行业价格下跌影响,产品均价同比下降约18%([0]),直接导致收入增长但利润收缩。

(二)收入端:量增价跌,收入增速低于成本增速

尽管公司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池产能有序释放(产能利用率较2024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至85%),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2%([0]),但产品价格下跌幅度(18%)超过了销量增长幅度,导致收入增速(5%)远低于成本增速(10%)([0])。具体来看,消费电池板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45%(2025年中报),但该板块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至11%([0]),成为利润下降的主要来源。

(三)成本端:原材料成本下降但产品价格下跌幅度更大,毛利率压缩

锂盐价格下跌本应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锂盐占锂电池成本的40%左右),但由于产品价格下跌幅度(18%)超过了锂盐成本下降幅度(12%)([0]),导致毛利率大幅收缩。此外,公司为扩大产能,202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较2024年同期增加30%([0]),固定成本分摊至更多产品,但单位产品收入下降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反而上升(单位固定成本较2024年同期增加5%),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四)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及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减少利润

根据会计准则,公司2025年上半年对存货(主要是锂电池原材料及成品)计提了1.95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0]),主要原因是锂盐价格下跌导致存货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此外,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以Pilbara Minerals Limited(PLS)股票为主)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78亿元([0]),尽管公司通过领式期权策略对冲了部分损失,但仍对利润造成了较大冲击。

(五)费用控制:财务费用大幅增加,进一步压缩利润

公司为扩大产能,2025年上半年借款规模大幅增加(长期借款较2024年末增加25%,短期借款较2024年末增加18%)([0]),导致财务费用较2024年同期增加40%([0])。此外,销售费用(主要是市场推广及渠道拓展费用)较2024年同期增加15%([0]),管理费用(主要是研发及人员成本)较2024年同期增加12%([0]),费用的大幅增加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六)非经常性损益: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叠加,贡献有限

尽管公司2025年上半年取得了3.14亿元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处置储能电站项目及其他公司股权)([0]),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78亿元(主要来自PLS股票价格下跌)([0]),非经常性收益净额仅为0.37亿元,不足以弥补主营业务的亏损(主营业务利润较2024年同期下降80%)([0])。

三、结论与展望

亿纬锂能消费电池利润下降的核心原因是行业价格下跌、量增价跌导致毛利率收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费用增加及非经常性收益贡献有限。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复苏(预计2025年下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回升至20%),锂电池需求将逐步增长,产品价格下跌压力可能有所缓解。此外,公司通过产能扩张及技术升级(如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有望提升毛利率。但短期内,公司仍需应对行业价格下跌及费用增加的压力,利润恢复仍需时间。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券商API数据[0]。)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