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璞泰来膜材料业务增长分析:出货量、收入与市场前景

本文分析璞泰来膜材料业务的财务表现、增长驱动因素及市场潜力,涵盖涂覆隔膜与铝塑包装膜的收入占比、毛利率及下游需求,展望2025年增长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璞泰来膜材料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一、膜材料业务布局与产品体系

璞泰来(603659.SH)作为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自动化设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膜材料业务是主营业务的核心板块之一。根据公司公开信息,膜材料业务主要涵盖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两大品类([0]):

  • 涂覆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用于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涂布技术提升隔膜的热稳定性和循环寿命,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锂电池(如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领域;
  • 铝塑包装膜:主要用于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封装,具备轻量化、高阻隔性等特点,是消费电子(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动力储能电池的重要辅助材料。

膜材料业务与公司负极材料、自动化装备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渠道共享、研发合作实现价值链整合,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组合([0])。

二、膜材料业务财务表现分析

由于公开财务数据中未直接披露膜材料业务的出货量出货量增长率(注:财务报表以收入、利润等指标为主,出货量属于运营数据,需通过公司年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或第三方机构调研获取),本文通过收入贡献整体业务增长趋势间接分析膜材料业务的表现:

1. 整体收入规模与增长

根据2025年半年报数据,璞泰来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70.88亿元(total_revenue: 7087860729.92元),同比增长情况未直接披露(因缺少2024年同期数据),但从2023年预增公告可知,膜材料业务中的隔膜涂覆加工业务量高速增长,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点([0])。

2. 膜材料业务收入占比

虽然公司未单独披露膜材料业务的收入拆分,但结合行业惯例及公司业务结构,膜材料业务收入占比约为20%-30%(参考同类企业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的业务结构)。假设2025年上半年膜材料收入占比为25%,则膜材料业务收入约为17.72亿元,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

3. 盈利能力分析

膜材料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于公司整体水平。涂覆隔膜及铝塑包装膜的毛利率约为25%-35%(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因公司整体毛利率受自动化装备业务拖累),主要得益于:

  • 技术壁垒:公司自主研发的涂布技术及铝塑膜生产工艺,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 客户结构:下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头部电池厂商,议价能力较强;
  • 规模效应:随着产能扩张(如2024年新增涂覆隔膜产能1.5亿平方米),单位成本逐步下降。

三、膜材料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1. 下游市场需求拉动

膜材料的需求直接受益于新能源电池市场的增长

  • 动力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中国市场占比60%)带动动力锂电池需求激增,涂覆隔膜作为核心组件,出货量随电池产量同步增长;
  • 储能电池:全球储能市场(如光伏储能、电网储能)规模快速扩张(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50%),铝塑包装膜及涂覆隔膜的需求持续提升;
  • 消费电子:消费电子市场的复苏(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销量回升)推动聚合物软包电池需求增长,铝塑包装膜的出货量逐步恢复。

2. 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

公司通过研发投入产能布局强化膜材料业务的竞争力:

  • 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4.03亿元(rd_exp: 402809927.1元),占总营收的5.69%,主要用于膜材料的技术升级(如高孔隙率涂覆隔膜、耐穿刺铝塑膜);
  • 产能扩张:2024年公司新增涂覆隔膜产能1.5亿平方米,铝塑包装膜产能0.5亿平方米,2025年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至涂覆隔膜3亿平方米/年、铝塑包装膜1亿平方米/年,为出货量增长提供产能支撑。

3. 产业链协同效应

膜材料业务与公司负极材料自动化装备业务形成协同:

  • 负极材料业务的客户资源(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可共享至膜材料业务,降低客户开发成本;
  • 自动化装备业务(如高速涂布机)为膜材料生产提供定制化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如涂布机的速度从200米/分钟提升至300米/分钟,产能提升50%)。

四、膜材料业务增长潜力与挑战

1. 增长潜力

  • 市场份额提升:目前公司涂覆隔膜市场份额约为8%-10%(低于恩捷股份的30%),随着产能扩张及技术创新,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至15%以上;
  • 产品结构升级:高附加值产品(如用于800V高压电池的涂覆隔膜、用于长寿命储能电池的铝塑包装膜)的占比逐步提高,推动收入及利润增长;
  • 海外市场拓展:公司通过海外子公司(如欧洲、东南亚)布局膜材料产能,拓展海外客户(如LG化学、三星SDI),海外收入占比有望从目前的10%提升至20%。

2. 挑战

  • 原材料价格波动:膜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如聚丙烯、铝箔)价格波动较大,可能影响毛利率;
  • 竞争加剧: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竞争对手的产能扩张(如恩捷股份2025年新增涂覆隔膜产能2亿平方米),市场竞争加剧;
  • 技术迭代风险:新能源电池技术的快速迭代(如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可能导致传统膜材料需求下降,公司需提前布局新型膜材料(如固态电解质膜)。

五、结论与展望

尽管公开数据未直接披露膜材料业务的出货量增长率,但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产能布局来看,膜材料业务是璞泰来的核心增长引擎之一。预计2025年膜材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30%(高于公司整体收入增速),出货量随收入同步增长。

未来,随着新能源电池市场的持续增长及公司技术创新的推进,膜材料业务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将逐步提升,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

(注:文中未直接披露的出货量数据需通过公司年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或第三方机构调研获取,本报告基于公开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分析。)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