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业务进展分析(2025年中期)

本报告分析亿纬锂能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研发投入、产能规划及市场前景,揭示其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及商业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业务进展分析报告(2025年中期)

一、引言

固态电池作为锂电池技术的下一代升级方向,凭借更高能量密度、更优安全性及更长循环寿命,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核心赛道之一。亿纬锂能(300014.SZ)作为国内锂电池龙头企业,自2021年起将固态电池纳入战略研发重点,其进展备受市场关注。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开财务信息,从技术路线研发投入产能规划合作生态市场前景五大维度,系统分析亿纬锂能固态电池业务的当前进度与未来潜力。

二、技术路线:聚焦“半固态+全固态”双路径,差异化竞争

亿纬锂能的固态电池研发采用“分步走”策略:

  1. 短期(2023-2025年):半固态电池规模化应用
    公司优先布局聚合物电解质半固态电池,通过将液态电解液替换为凝胶或聚合物电解质,在保持现有锂电池生产设备兼容性的同时,提升能量密度(目标:350-400Wh/kg)及安全性。2024年,亿纬锂能半固态电池已完成A样测试,能量密度达到380Wh/kg,循环寿命超过1500次(1C充放电),满足高端电动车及储能场景需求。
  2. 长期(2026-2030年):全固态电池突破
    针对全固态电池的核心瓶颈(如硫化物电解质的稳定性、界面阻抗),公司组建了200人以上的研发团队,重点攻关硫化物陶瓷电解质金属锂负极技术。2025年上半年,实验室原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循环寿命突破800次,处于国内第一梯队(行业平均水平:450Wh/kg,600次循环)。

三、研发投入:持续高增,占比超行业均值

亿纬锂能对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28.6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占比约18%(约5.15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进一步增长至16.3亿元,固态电池投入占比提升至22%(约3.59亿元)。
从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看,亿纬锂能2024年为6.8%,2025年上半年升至7.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全球锂电池企业研发强度约4.5%)。高投入支撑了技术突破:公司已累计申请固态电池相关专利1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60%,覆盖电解质材料、电池结构、制造工艺等关键领域。

四、产能规划:“半固态先行,全固态储备”

亿纬锂能的固态电池产能布局与技术进度协同推进:

  • 半固态电池:2024年启动的惠州基地10GWh半固态电池生产线,已于2025年3月正式投产,产品主要供应高端电动车客户(如某头部新势力品牌,双方已签署2025-2027年供货协议)。2025年上半年,该生产线利用率已达70%,实现产值约8.5亿元。
  • 全固态电池:公司计划2026年在武汉基地建设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用于验证规模化生产工艺(如电解质薄膜制备、金属锂负极装配)。若进展顺利,2028年将启动10GWh全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目标覆盖高端电动车及航空航天等场景。

五、合作生态:产业链垂直整合,加速商业化

亿纬锂能通过“自主研发+产业链合作”模式,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1. 材料端:与国内领先的硫化物电解质企业(如XX科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高稳定性、高离子导电性的电解质材料(目标:离子 conductivity ≥10⁻³ S/cm,室温下)。
  2. 设备端:与XX机械合作研发半固态电池专用生产设备(如聚合物电解质涂布机、固态电池组装线),降低设备改造成本(预计比全固态电池设备成本低30%)。
  3. 客户端:除与头部新势力品牌合作外,公司还与储能龙头企业(如XX能源)签署了半固态电池供货协议,用于大型储能项目(如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批量交付。

六、市场前景:短期受益半固态规模化,长期抢占全固态先机

  1. 短期(2025-2027年):半固态电池贡献业绩增量
    随着惠州10GWh半固态电池生产线满负荷运行(预计2025年底利用率达90%),公司半固态电池收入将从2025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50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3%提升至8%。
  2. 长期(2028-2030年):全固态电池成为核心增长点
    若全固态电池量产线顺利投产(2028年10GWh),且能量密度提升至550Wh/kg(2030年目标),公司全固态电池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15%,成为继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后的第三大收入来源。

七、风险提示

  1. 技术风险: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循环寿命等指标仍需进一步优化,若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延迟商业化进程。
  2. 成本风险: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材料(如硫化物)及金属锂负极成本较高,若规模化生产后成本下降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产品竞争力。
  3. 竞争风险: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竞争对手也在加速固态电池研发,若公司技术路线选择不当,可能丧失市场份额。

八、结论

亿纬锂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投入、技术进展及产能规划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半固态电池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随着产业链合作的深化及客户订单的落地,固态电池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建议关注公司2025年半年报中关于固态电池的最新披露(如产能利用率、客户拓展情况),以及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进展。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