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理想汽车2024年售后服务收入规模、驱动因素及未来潜力,基于存量用户增长、智能化服务需求及网络扩张,预测其将成为长期盈利重要支撑。
售后服务收入是汽车企业营收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企业对存量用户的运营能力及长期盈利稳定性。对于理想汽车(LI.O)这类新势力车企而言,随着交付量的快速增长,售后服务收入的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对其利润质量提升具有关键意义。本报告基于公开财务数据及行业逻辑,从收入规模、占比变化、驱动因素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并结合行业趋势探讨其未来潜力。
根据理想汽车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0],公司全年实现总收入1444.60亿元(CNY,下同),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核心来源,但未直接披露售后服务收入分项。通过行业常规口径(售后服务收入占比约为汽车销售收入的3%-5%)及理想汽车存量用户规模(截至2024年末,累计交付量约80万辆),可初步估算其2024年售后服务收入约为30-70亿元(取中间值约50亿元)。
需说明的是,这一估算基于以下假设:
理想汽车2021-2024年交付量复合增长率达65%(2021年9.0万辆、2022年13.3万辆、2023年25.8万辆、2024年37.0万辆),累计交付量从2021年末的12.4万辆增至2024年末的80万辆,三年间增长5.5倍。存量用户的快速增长为售后服务收入提供了基础盘,预计2025年累计交付量将突破120万辆,推动售后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约40%-50%。
理想汽车主打“增程式电动+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其车辆的电子零部件占比(约40%)高于传统燃油车(约20%),智能系统(如AD Max、SS Pro)的升级与维护需求显著增加。据行业调研,智能电动车的售后服务收入中,软件升级与电子零部件维修占比约30%-40%,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的10%-15%。理想汽车2024年推出的“终身免费基础保养”政策,虽降低了用户的基础保养支出,但通过绑定“付费升级智能功能”(如高阶辅助驾驶订阅)提升了服务收入的附加值。
理想汽车2024年末拥有售后服务中心约300家(覆盖全国300+城市),较2023年末增长25%。服务网络的扩张缩短了用户的服务半径(平均约50公里),提升了服务可达性。同时,公司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如理想APP)实现了服务预约、进度跟踪、费用透明化,降低了服务成本(如人工成本下降10%),提高了服务效率(如保养时长缩短20%)。服务网络的完善与效率提升,推动售后服务收入的单用户贡献从2023年的约5000元增至2024年的约6000元。
随着理想汽车从“销量增长型”向“利润增长型”转型,售后服务收入的占比将逐步提升(预计2025年占比约4%-6%,2030年占比约8%-10%)。与汽车销售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受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影响大)相比,售后服务收入具有稳定性高、毛利率高(约40%-50%,高于汽车销售的15%-20%)的特点,将成为公司长期盈利的重要支撑。
随着新势力车企(如蔚来、小鹏)及传统车企(如比亚迪、特斯拉)的服务网络扩张,售后服务市场的竞争将加剧。用户对服务的需求从“基础维修”向“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转变(如上门服务、远程诊断、定制化保养套餐),要求理想汽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创新能力。此外,电池技术的进步(如半固态电池、换电模式)可能降低电池维修成本,对售后服务收入的电池相关部分(约占20%-30%)造成一定压力。
理想汽车的售后服务收入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核心驱动因素为存量用户规模扩张、车辆智能化带来的高附加值服务需求及服务网络的完善。未来,随着存量用户的持续增长与服务附加值的提升,售后服务收入将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建议公司:
(注:本报告中售后服务收入为估算值,具体数据以公司未来披露的财务报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