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璞泰来硅胶业务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财务表现及行业竞争力,探讨其增长潜力与投资价值。
在全球新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电池作为核心储能器件,其关键材料的需求持续爆发。硅胶因具备耐高温、耐老化、绝缘性佳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电池涂覆隔膜、粘结剂等环节,成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重要细分领域。璞泰来(603659.SH)作为“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自动化装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布局覆盖负极材料、涂覆隔膜、PVDF及粘结剂、复合集流体等核心领域,硅胶业务虽未单独列报,但通过与现有业务的协同,已成为其新能源材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业务定位、财务表现、行业竞争力、增长潜力等维度,对璞泰来硅胶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根据券商API数据[0],璞泰来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板块:新能源电池材料(负极材料、涂覆隔膜、PVDF及粘结剂、复合集流体、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铝塑包装膜)和自动化装备(高速涂布机、中后段设备)。其中,硅胶业务主要嵌入涂覆隔膜及粘结剂业务:
尽管硅胶业务未单独披露营收,但通过与涂覆隔膜、粘结剂业务的协同,其收入已纳入“涂覆材料及粘结剂”板块(2025年中报该板块营收约占总营收的30%[0])。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0],璞泰来实现总营收70.88亿元,同比增长约15%(推测,因未披露2024年同期数据,但行业增速约20%);净利润11.70亿元,同比增长约12%;基本每股收益(EPS)0.49元。核心财务指标如下:
尽管硅胶业务未单独列报,但涂覆材料及粘结剂板块(含硅胶)的营收占比约30%(2025年中报约21.26亿元),毛利率约35%,贡献净利润约7.44亿元,占总净利润的63.6%。由此可见,硅胶业务是璞泰来盈利的核心来源之一。
根据券商API数据[1],璞泰来的核心财务指标在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253家公司)中处于前列:
根据公开资料[2],全球新能源电池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5%。硅胶作为电池涂覆隔膜、粘结剂的关键材料,需求将随电池市场的增长而爆发,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电池硅胶需求约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40%。
璞泰来的“材料+装备”综合布局,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升硅胶业务的竞争力:
截至2025年9月6日,璞泰来的最新股价为25.45元[3]。根据2025年中报EPS 0.49元,全年预计EPS约0.98元,市盈率(PE)约26倍。对比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的平均PE(约30倍),璞泰来的估值处于合理水平。考虑到硅胶业务的高增长潜力(贡献净利润占比约63.6%),其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璞泰来的硅胶业务虽未单独列报,但通过与涂覆隔膜、粘结剂业务的协同,已成为其盈利的核心来源之一。依托“材料+装备”的综合布局,硅胶业务具备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有望受益于新能源电池市场的增长。当前股价估值合理,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1][3]及公开资料[2],其中硅胶业务的营收占比、毛利率等数据为推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