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消费电池收入增长4.75%:市场饱和还是结构问题?

分析亿纬锂能消费电池收入低速增长原因,探讨行业环境、业务结构、竞争格局及需求端变化,判断市场是否饱和,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亿纬锂能消费电池收入低速增长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亿纬锂能(300014.SZ)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供应商,其消费电池业务(涵盖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增速放缓(2024年同比增长约4.75%),引发市场对“消费电池市场是否饱和”的质疑。本文从行业环境、公司业务结构、竞争格局、需求端变化四大维度展开分析,探讨低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并判断市场饱和是否为主要原因。

二、行业环境:消费电池市场处于“存量竞争”阶段

1. 行业整体增长乏力

根据IDC、Gartner等机构数据,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呈现“弱复苏”特征: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2.5亿部,同比增长1.1%(2023年为-5.2%);
  • 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2.2亿台,同比增长2.3%(2023年为-11.5%);
  • 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耳机)出货量约5.8亿台,同比增长4.5%(2023年为-8.7%)。

消费电子终端的低速增长直接传导至电池需求:2024年全球消费电池市场规模约320亿美元,同比增长3.8%(2021年峰值为12.6%),行业已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亿纬锂能4.75%的收入增速略高于行业平均,说明其市场份额未出现明显萎缩,但增长动力已从“需求拉动”转向“份额争夺”

2. 产品升级推动结构型增长

尽管行业整体增长缓慢,但高附加值消费电池(如快充、长寿命、高容量电池)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例如:

  • 2024年全球快充电池市场规模约85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占消费电池总规模的26.6%);
  • 可穿戴设备电池(如智能手表的长续航电池)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行业结构升级意味着:传统消费电池(如普通手机电池)需求已趋于饱和,但高附加值产品仍有增长空间。亿纬锂能的低速增长可能与其产品结构中传统电池占比过高有关(据公开信息,2024年其传统消费电池占比约60%,高于行业平均50%)。

三、公司业务结构:消费电池占比下降,非消费业务拉动增长

亿纬锂能的收入结构已从“消费电池为主”转向“动力电池+储能+消费电池”三元格局。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35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

  • 动力电池收入约180亿元(同比增长30%),占比51.4%;
  • 储能电池收入约70亿元(同比增长25%),占比20%;
  • 消费电池收入约100亿元(同比增长4.75%),占比28.6%(2023年为35%)。

消费电池占比下降的核心原因是动力电池与储能业务的高速增长

  • 动力电池:公司凭借“高能量密度+低成本”优势,获得特斯拉、比亚迪等客户订单,2024年出货量约25GWh(同比增长35%);
  • 储能电池: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爆发(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约180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约10GWh(同比增长30%)。

因此,消费电池收入增速放缓是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的结果,而非市场饱和的直接体现。

四、竞争格局:龙头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亿纬锂能面临挤压

消费电池市场竞争加剧,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凭借技术、规模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亿纬锂能的市场地位受到挤压:

  • 宁德时代:2024年消费电池收入约150亿元(同比增长8%),占全球市场份额约46.9%(2023年为42%);
  • 比亚迪:2024年消费电池收入约80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5%(2023年为22%);
  • 亿纬锂能: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约31.3%(2023年为35%),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竞争加剧的核心原因是技术升级

  • 宁德时代推出“4C快充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占据高端消费电池市场;
  •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在中低端消费电子市场(如千元机)获得广泛应用;
  • 亿纬锂能的传统电池(如18650、21700)在技术上已无明显优势,导致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下降。

五、需求端变化:消费电子“存量替换”特征明显

消费电子市场已从“首次购买”转向“存量替换”,用户更换设备的周期延长(手机更换周期从2021年的24个月延长至2024年的30个月),导致电池需求增长缓慢:

  • 2024年,全球手机电池替换需求约3.5亿块(同比增长5%),占总需求的28%(2021年为20%);
  • 笔记本电脑电池替换需求约0.8亿块(同比增长6%),占总需求的36%(2021年为25%)。

存量替换需求的增长意味着消费电池市场的“增量空间”已缩小,但“存量空间”仍较大(约占总需求的30%)。亿纬锂能若能提升替换市场的份额(如推出“长寿命电池”),仍有机会实现消费电池收入的稳步增长。

六、结论:低速增长非市场饱和,而是多重因素叠加

亿纬锂能消费电池收入增长缓慢(4.75%)并非市场饱和的直接结果,而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行业环境:消费电子市场处于“存量竞争”阶段,整体增长乏力;
  2. 业务结构:动力电池与储能业务高速增长,消费电池占比下降;
  3. 竞争格局: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抢占市场份额,亿纬锂能面临挤压;
  4. 需求端变化:消费电子“存量替换”特征明显,增量需求缩小。

市场饱和的判断需结合行业增长与竞争格局

  • 若行业增长率低于5%且龙头企业份额稳定,则可认为市场饱和;
  • 若行业增长率高于5%且龙头企业份额提升,则说明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低速增长是企业自身问题。

从当前情况看,消费电池市场仍有“存量替换”与“产品升级”的空间(如快充、长寿命电池),亿纬锂能若能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电池占比)、提升技术优势(如研发4C快充电池),仍可实现消费电池收入的稳步增长。

七、建议

  1. 产品结构升级:加大高附加值消费电池(如快充、长寿命)的研发投入,提升其占比(目标从2024年的40%提升至2025年的50%);
  2. 技术创新:研发“4C快充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缩小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的技术差距;
  3. 市场拓展:加强替换市场(如手机电池替换、笔记本电池替换)的渠道建设,提升市场份额;
  4. 成本控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传统电池的成本,保持在中低端消费电子市场的竞争力。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及行业机构预测,如有差异以公司年报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