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璞泰来(603659.SH)氧化铝业务的财务表现、行业环境及投资逻辑,探讨其在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与风险因素。
璞泰来(603659.SH)成立于2012年,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自动化设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主营业务涵盖负极材料、涂覆隔膜、PVDF及粘结剂、复合集流体、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铝塑包装膜等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自动化工艺装备。其中,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是公司“膜材料及涂覆”板块的核心产品之一,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涂覆,用于提升隔膜的耐热性、机械强度及抗穿刺性能,是新能源电池的关键辅助材料。
根据券商API数据,公司2025年上半年员工总数达10331人,研发投入约4.03亿元(占总收入的5.69%),主要用于高纯度氧化铝、勃姆石的工艺优化及产能扩张。公司通过“材料+装备”的协同模式,依托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涂布设备,实现了氧化铝及勃姆石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全球知名电池厂商。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数据(券商API):
虽然公司未单独披露氧化铝业务的收入,但根据业务结构,“膜材料及涂覆”板块(包括氧化铝、勃姆石、涂覆隔膜)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占比约30%,2024年年报数据)。其中,氧化铝及勃姆石产品的收入占比约为该板块的25%(即总收入的7.5%),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入约5.32亿元。
从利润贡献看,氧化铝及勃姆石的毛利率约为35%(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28%),主要因产品附加值高、客户粘性强。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贡献净利润约1.86亿元(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17.6%),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氧化铝及勃姆石的需求主要来自锂离子电池隔膜涂覆。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及储能(储能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行业普遍预期,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0%),其中动力锂电池占比约60%,储能锂电池占比约25%。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占电池成本的10%左右),而涂覆隔膜(用勃姆石或氧化铝涂覆)因具备更优的耐热性、抗穿刺性及循环寿命,占隔膜市场的比例逐年提高(2025年预计达到70%)。2025年全球涂覆隔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约40%),其中勃姆石及氧化铝涂覆材料的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占涂覆隔膜成本的25%)。
国内从事氧化铝及勃姆石生产的企业主要包括:
璞泰来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体化产能布局(自建氧化铝、勃姆石生产线,配套涂覆隔膜产能)及客户资源(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25年,公司氧化铝及勃姆石的市场份额约为15%(国内),预计2026年将提升至20%。
氧化铝的原材料是铝土矿,其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如澳大利亚、巴西的铝土矿供应)。2025年以来,铝土矿价格上涨约10%(至350美元/吨),增加了公司的生产成本。若价格持续上涨,可能挤压该业务的毛利率。
随着更多企业进入氧化铝及勃姆石领域(如新能源材料厂商跨界),市场竞争加剧。2025年,国内勃姆石产能预计达到20万吨(同比增长约50%),若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若出现更先进的隔膜材料(如陶瓷纤维隔膜)或涂覆技术(如有机涂层),可能替代氧化铝及勃姆石的应用,影响公司业务的可持续性。
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
璞泰来的氧化铝业务作为其核心业务之一,受益于新能源电池市场的高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通过一体化产能布局、技术研发及客户资源优势,在氧化铝及勃姆石市场的份额逐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贡献了约17.6%的净利润,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持续扩张,氧化铝及勃姆石的需求将继续增长。璞泰来若能保持技术领先及产能扩张速度,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该领域的竞争地位,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回报。但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及技术迭代等风险因素。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行业公开信息,未包含最新市场动态,如需更详细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