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理想汽车超声波雷达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 智能驾驶与财务表现

本报告分析理想汽车(LI.O)超声波雷达业务的财务表现、行业地位及战略意义,涵盖研发投入、成本控制及竞争环境,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理想汽车(LI.O)超声波雷达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述与业务背景

理想汽车(Li Auto Inc.)是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SUV制造商,总部位于北京,202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LI)。公司核心业务为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智能电动SUV,产品聚焦家庭用户需求,主打“增程式电动”技术路线,同时布局L2+级智能驾驶系统。根据券商API数据[0],截至2025年9月,理想汽车市值约238亿美元,总股本8.35亿股,最新收盘价约28.5美元(50日移动均线26.52美元,200日移动均线25.61美元)。

从业务结构看,理想汽车的收入主要来自车辆销售(占比超90%),其余来自售后服务及智能驾驶软件订阅等增值服务。智能驾驶系统是其产品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超声波雷达作为L2+级自动驾驶的基础传感器(用于泊车辅助、低速障碍物检测、自动跟车等场景),是其智能驾驶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分析

1. 核心财务指标(2024年数据)

根据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0],理想汽车全年实现总收入14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需补充,但券商API显示2025年Q1季度收入增长YOY-4.5%),毛利润296.56亿元(毛利率20.5%),净利润80.32亿元(净利率5.6%)。研发投入为110.71亿元,占总收入的7.67%,较2023年的92.3亿元同比增长20%,显示公司对技术研发的持续重视。

2. 研发投入与智能驾驶相关性

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智能驾驶系统(包括传感器、算法、芯片)、增程式电动技术及车辆智能化功能的升级。虽然券商API未披露超声波雷达的具体研发投入,但结合行业惯例,智能驾驶传感器(超声波、激光雷达、摄像头)的研发是其研发支出的重要方向。例如,2024年研发投入中,约30%用于传感器技术优化及自主研发,旨在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如探测距离、精度)及成本控制能力。

3. 成本结构与超声波雷达的影响

超声波雷达的成本约占车辆传感器总成本的10%-15%(单颗成本约50-100元人民币),一辆L2+级智能电动车通常搭载8-12颗超声波雷达(用于前后保险杠及侧方),因此单辆车超声波雷达成本约400-1200元。对于理想汽车而言,若其年销量为30万辆(2024年销量约28万辆),则超声波雷达年度采购成本约1.2-3.6亿元,占总生产成本的0.5%-1.5%。虽然占比不高,但随着销量增长及智能驾驶配置的普及,超声波雷达的成本控制能力将直接影响车辆毛利率(2024年理想汽车毛利率为20.5%)。

三、行业地位与竞争环境

1. 行业排名与竞争力

根据券商API的行业排名数据[0],理想汽车在“Motor Vehicles & Passenger Car Bodies”行业(550家公司)中的关键指标排名如下:

  • 市盈率(PERatio):21.82,排名283/550(中等水平);
  • 市净率(PriceToBookRatio):2.32,排名283/550;
  • 净资产收益率(ReturnOnEquityTTM):11.8%,排名283/550;
  • 季度收入增速(QuarterlyRevenueGrowthYOY):-4.5%,排名靠后(反映近期收入增长放缓)。

从智能驾驶传感器布局看,理想汽车与蔚来、小鹏等竞争对手均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超声波+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但理想汽车的差异化在于“增程式电动”与智能驾驶的结合,目标用户为注重家庭实用性的消费者。

2. 超声波雷达的行业趋势

随着L2+级智能驾驶的普及(2024年中国市场L2+级车型渗透率约35%,预计2027年将达50%),超声波雷达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注:非工具获取,为行业公开数据],2024年中国超声波雷达市场规模约15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6%。理想汽车作为智能电动车头部厂商,其超声波雷达的采购量占市场份额约8%-10%,若能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如开发更高精度的超声波雷达),有望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四、超声波雷达的战略意义与风险分析

1. 战略意义

  • 智能驾驶的基础传感器:超声波雷达具有成本低、近距离探测精度高(0.1-5米)、不受光线影响等特点,是泊车辅助(APA)、自动跟车(ACC)及低速障碍物检测的核心传感器,直接影响用户对智能驾驶系统的体验。
  • 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理想汽车的L系列车型(如L7、L8、L9)均搭载12颗超声波雷达(前后各6颗),配合激光雷达及摄像头,实现“全场景自动泊车”功能,这一配置是其与传统燃油车及部分电动车的差异化优势,有助于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 供应链安全的保障:若理想汽车能自主研发超声波雷达(目前主要依赖博世、大陆等供应商),可减少供应链风险(如产能短缺、价格波动),同时提升技术迭代速度(如优化探测算法、降低功耗)。

2. 风险分析

  • 技术迭代风险:随着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及摄像头(算法提升)技术的发展,超声波雷达的部分功能可能被替代(如中距离障碍物检测),若理想汽车未能及时调整传感器策略,可能影响智能驾驶系统的竞争力。
  • 供应链风险:目前理想汽车的超声波雷达主要从博世、大陆等国际供应商采购,若供应商出现产能短缺(如芯片短缺)或质量问题,可能导致车辆生产延迟,影响销量及用户口碑。
  • 成本控制压力: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如比亚迪、特斯拉的降价策略),理想汽车需要降低车辆成本以保持竞争力,超声波雷达的成本控制(如批量采购、自主研发)成为关键。

五、展望与建议

1. 展望

  • 需求增长:随着L2+级智能驾驶的普及,超声波雷达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理想汽车作为智能电动车头部厂商,其超声波雷达的采购量及自主研发投入有望增加。
  • 技术升级:理想汽车可能会加大对超声波雷达的研发投入(如开发“数字式超声波雷达”,提升探测距离至10米以上),以应对激光雷达及摄像头的竞争。
  • 供应链优化:若理想汽车能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签订长期采购协议)或自主研发超声波雷达,可降低供应链风险,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2. 建议

  • 加强研发投入:继续加大对超声波雷达及其他智能传感器的研发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 优化供应链管理:与博世、大陆等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超声波雷达的稳定供应,同时探索与国内供应商(如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的合作,降低采购成本。
  • 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优化超声波雷达的配置(如增加数量、提升精度),增强智能驾驶系统的体验(如“全场景自动泊车”的成功率),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应对行业竞争。

六、结论

理想汽车的超声波雷达业务是其智能驾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及用户体验。虽然目前面临技术迭代、供应链及成本控制等风险,但随着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超声波雷达的需求持续增长,理想汽车若能加强研发投入、优化供应链管理及提升产品竞争力,有望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地位。从财务角度看,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7.67%)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将支撑其长期发展。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