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泰来作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及自动化装备领先企业,核心业务涵盖负极材料、涂覆隔膜及自动化装备。本报告分析其财务表现、市场估值及技术布局,揭示投资价值与潜在风险。
璞泰来成立于2012年,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总部位于上海,是国内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自动化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等核心材料,以及自动化涂布机等关键生产装备,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供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工艺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0]。截至2025年中期,公司员工总数达10331人,注册资本21.36亿元,实控人及董事长为梁丰[0]。
公司业务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核心产品包括:
通过网络搜索及公司公开信息查询,未发现璞泰来在超滤技术领域有明确的业务布局或技术披露(搜索关键词“璞泰来 超滤技术”无相关结果)。结合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及装备的特点,推测超滤技术并非其当前核心研发或业务方向[1]。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70.88亿元(同比增长约15%,基于2024年同期约61.65亿元的推测),净利润11.70亿元(基本EPS0.49元),净利润率约16.5%[2]。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负极材料、涂覆隔膜及自动化装备的销量提升,新型材料(如PVDF)的放量贡献了额外增量[2]。
202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4.41%-82.99%(30.5-32亿元),主要因动力及储能电池市场增长,各业务板块产销量提升,且自建石墨化、碳化产能缓解了上游成本压力[2]。2023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进一体化产能建设,技术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截至2025年9月6日,公司最新股价25.45元,近10天涨幅约33%(从19.14元涨至25.45元),近5天涨幅约6.75%(从23.84元涨至25.45元),短期表现强势[4][5]。股价上涨主要受新能源板块整体反弹及公司业绩预期向好驱动。
以2025年中期EPS0.49元计算,动态PE约26倍(25.45/0.49),低于新能源材料行业平均PE(约35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考虑到公司在负极材料、涂覆隔膜及自动化装备领域的龙头地位,以及新型材料的增长潜力,估值具备一定吸引力。
璞泰来作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及自动化装备的龙头企业,当前核心业务(负极材料、涂覆隔膜、自动化装备)增长稳健,新型材料(如PVDF)的放量为业绩提供了新动力。尽管超滤技术并非其当前核心布局,但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的技术积累(如涂布工艺、材料研发)或为未来拓展相关领域(如电池废水处理、新能源材料过滤)提供基础。
从投资角度看,公司估值合理,短期股价受板块反弹驱动表现强势,长期需关注核心业务的增长持续性及新型材料的拓展进度。若未来公司进入超滤技术领域,需结合技术进展及市场需求评估其潜在价值。
(注:本报告数据均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超滤技术相关内容因未找到明确信息,分析基于现有业务逻辑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