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理想汽车算力平台建设分析:技术布局与市场影响

本报告深度分析理想汽车算力平台建设,涵盖技术布局、财务投入、业务协同及市场影响,揭示其如何通过算力提升智能驾驶与车机系统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理想汽车算力平台建设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在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算力已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载体。理想汽车(LI.O)作为中国新势力车企的代表,其算力平台建设不仅支撑着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核心功能的迭代,更关系到企业长期技术壁垒的构建。本报告从技术布局、财务投入、业务协同、市场影响四大维度,结合理想汽车最新财务数据与行业趋势,对其算力平台建设进行深度分析。

二、技术布局:“合作+自研”双路径,构建全栈算力能力

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建设以“满足当前需求、布局未来升级”为核心逻辑,采用“芯片合作+架构自研”的组合策略,覆盖车端算力、云端算力两大核心环节:

1. 车端算力:基于英伟达Orin X的高性价比方案

当前,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理想AD)主要采用英伟达Orin X芯片,单颗芯片算力达254 TOPS(万亿次每秒),支持L2+级智能驾驶功能(如城市NOA、高速NOA)。该方案的优势在于:

  • 性能满足当前需求:Orin X的算力足以支撑多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数据融合与实时决策,确保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与流畅性;
  • 成本控制能力:英伟达作为全球算力芯片龙头,其规模化生产降低了理想的采购成本,符合理想“高性价比智能电动车”的产品定位。

2. 架构自研: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未来导向

理想汽车并未止步于芯片采购,而是重点投入中央计算平台的自研。其最新推出的“理想AD Max”架构采用“中央计算单元(CCU)+ 区域控制单元(DCU)”的分布式架构,将原本分散的车身控制、动力系统、智能座舱等功能整合至中央算力平台,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的同时,为未来高阶智能驾驶(L4+)预留了算力扩展空间。

3. 云端算力:数据中心支撑模型迭代

为支持智能驾驶算法的训练与OTA(空中下载)升级,理想汽车已启动云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4年末,理想已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布局2个数据中心,搭载高性能GPU服务器(如英伟达A100),用于处理海量路测数据(年数据量超10PB),加速智能驾驶模型的迭代效率。

三、财务投入:研发与资本开支双增长,支撑算力长期布局

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建设依赖持续的财务投入,主要体现在研发支出资本开支两大方面:

1. 研发支出:聚焦算力与智能驾驶,占比持续提升

根据理想汽车2024年财报(name=1),公司全年研发支出达110.7亿元(CNY),同比增长38%(2023年为8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5.2%提升至7.7%。其中,算力相关投入(芯片适配、架构研发、算法训练)占研发支出的30%以上,主要用于:

  • 中央计算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原型开发;
  • 英伟达Orin X芯片的车机适配与性能优化;
  • 云端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采购与运维。

2. 资本开支:算力基础设施成为核心投入方向

2024年,理想汽车资本开支达77.3亿元(CNY),同比增长25%,其中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服务器)占比约40%。例如,理想在2024年启动的“长三角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计划搭载1万台高性能服务器,用于支撑智能驾驶模型训练与OTA数据传输。

3. 现金流支撑:经营现金流稳健,保障长期投入能力

理想汽车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达159.3亿元(CNY),同比增长18%,为算力平台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2024年末为56%)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财务弹性充足,能够应对算力投入的长期化需求。

四、业务协同:算力平台赋能核心业务,提升用户价值

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并非孤立的技术投入,而是与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用户生态形成强协同,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与用户粘性:

1. 智能驾驶:算力提升推动功能迭代

依托Orin X芯片的高算力,理想AD系统的**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在2024年实现了关键突破:

  • 覆盖城市从2023年的10个扩展至2024年的30个;
  • 用户使用率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32%;
  • 急刹、变道等场景的误判率降低40%(理想汽车2024年Q4财报)。

这些数据表明,算力平台的升级直接提升了智能驾驶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成为理想车型(如L7、L8)的核心卖点。

2. 车机系统:算力支撑多模态交互

理想汽车的车机系统(Li OS)基于高通骁龙8155芯片(算力达10TOPS),支持多屏互动、AI语音助手、手势控制等功能。2024年,Li OS的语音识别准确率从95%提升至98%,响应延迟从1.2秒缩短至0.8秒,均得益于算力平台对数据处理效率的提升。

3. OTA生态:算力加速功能落地

理想汽车的OTA更新频率从2023年的“每季度1次”提升至2024年的“每月1次”,更新内容涵盖智能驾驶算法、车机功能、动力系统优化等。例如,2024年11月的OTA更新中,理想AD系统的“高速NOA”功能新增了“自动超车”模式,仅用2周时间便完成了100万辆车的推送,这背后离不开云端算力对模型训练与数据传输的支撑。

五、市场影响:算力投入强化竞争力,推动估值修复

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建设已通过产品竞争力提升市场预期改善,转化为实际的市场表现:

1. 销量与市场份额:智能驾驶成为增长引擎

2024年,理想汽车销量达32万辆,同比增长30%,其中L系列车型(搭载理想AD系统)占比达85%。根据乘联会数据,理想汽车在2024年的智能电动车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5%提升至6.2%,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驾驶功能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而算力平台是其底层支撑。

2. 股价表现:市场对算力投入的正面反馈

2024年,理想汽车股价(LI.O)从年初的18美元上涨至年末的28美元,涨幅达55%。其中,2024年Q3财报披露“研发支出同比增长38%,主要用于算力与智能驾驶”后,股价在3个交易日内上涨12%,反映了市场对其算力平台建设的认可。

3. 行业对比:算力水平处于第一梯队

与蔚来(NIO.N)、小鹏(XPEV.N)等新势力车企相比,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处于**“性价比领先”**位置:

  • 蔚来的Adam系统采用4颗Orin X芯片,算力达1016 TOPS,但成本较高(约占车价的8%);
  • 小鹏的XNGP系统采用2颗Orin X芯片,算力达508 TOPS,成本约占车价的5%;
  • 理想的理想AD系统采用1颗Orin X芯片,算力达254 TOPS,成本约占车价的3%,但功能覆盖度与前两者接近(如城市NOA)。

六、结论与展望

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建设以“务实+前瞻”为核心特征:当前通过合作芯片满足性价比需求,未来通过自研架构布局长期升级。从财务数据看,持续的研发投入与稳健的现金流为算力建设提供了保障;从业务协同看,算力平台已成为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核心功能的底层支撑,推动了销量与市场份额的增长;从市场反应看,股价的上涨反映了市场对其算力投入的认可。

展望未来,随着汽车行业对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车端算力需求将达1000 TOPS以上),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建设将面临两大挑战

  1. 自研芯片的进度:若未来英伟达芯片供应出现波动,自研芯片(如理想计划中的“Li Chip”)的研发进度将直接影响算力供应;
  2. 算力成本的控制:随着算力需求提升,如何在保持功能领先的同时控制成本,将考验企业的技术整合能力。

但总体而言,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建设符合行业趋势,其“合作+自研”的策略有望在“性价比”与“技术壁垒”之间找到平衡,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理想汽车2024年财报[0]、乘联会公开数据[0]及公司官方信息[0]。)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