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璞泰来造粒技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探讨其自动化装备与材料业务的协同效应,以及对公司财务表现的影响,揭示其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
造粒技术是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中的关键工艺环节,尤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如石墨、硅基负极)的制备中,造粒工艺直接影响材料的堆积密度、颗粒均匀性、充放电容量及循环寿命。璞泰来(603659.SH)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自动化设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主营业务涵盖负极材料、涂覆隔膜、自动化装备等领域,造粒技术作为负极材料生产的核心环节,对公司产品竞争力及财务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本报告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从技术背景、公司布局、财务协同及行业竞争等角度,对璞泰来造粒技术进行分析。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流程通常包括原料预处理、造粒、烧结、粉碎分级等环节。其中,造粒工艺是将粉末状原料(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粉)通过粘结剂(如PVDF、丁苯橡胶)粘结成具有一定颗粒大小和形状的颗粒,其目的是:
根据行业数据,造粒工艺的改进可使负极材料的堆积密度提升10%-15%,循环寿命延长20%以上。例如,硅基负极由于其高容量(理论容量4200mAh/g,远高于石墨的372mAh/g),但存在体积膨胀大(约300%)的问题,通过纳米造粒或核壳结构造粒技术,可有效缓解膨胀问题,推动硅基负极的商业化应用。因此,造粒技术的升级是负极材料企业应对高容量、长寿命需求的关键路径。
璞泰来的核心业务之一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负极材料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45%(注:2025年中报未披露细分业务占比,但可参考过往数据)。负极材料的生产需经过“原料→造粒→烧结→粉碎→分级→包装”等环节,其中造粒是核心步骤。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自动化造粒设备(如高速混合造粒机、喷雾造粒机)及工艺优化(如调整粘结剂比例、颗粒大小分布),提升负极材料的造粒效率及产品一致性。
此外,公司的自动化装备业务(如高速双面涂布机、智能生产线)可与造粒工艺形成协同:自动化造粒设备可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如温度、压力、转速),减少人为误差,提高产能(单条造粒生产线产能可提升20%-30%);同时,装备业务的技术积累可反哺造粒工艺的优化,形成“材料-装备”的协同效应。
璞泰来重视研发投入,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达4.03亿元,占总营收的5.68%(同比增长12.3%)。研发投入主要用于负极材料(如硅基负极、高容量石墨)及自动化装备(如造粒机、涂布机)的技术升级。虽然公司未单独披露造粒技术的专利数量,但结合其负极材料的市场地位(全球前三大负极材料供应商),可推测公司在造粒工艺(如颗粒形态控制、粘结剂用量优化)上具备技术优势。
例如,公司2024年推出的高容量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通过改进造粒工艺(采用“二次造粒”技术),使材料的堆积密度从1.65g/cm³提升至1.75g/cm³,容量从360mAh/g提升至365mAh/g,循环寿命(1C充放电)从500次延长至600次,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
造粒工艺的优化可降低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例如,自动化造粒设备可减少人工成本(约降低15%-20%),同时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粉末浪费,利用率从85%提升至90%)。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负极材料的毛利率约为28.5%(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部分原因是造粒工艺的改进降低了单位成本。
造粒技术的升级推动了负极材料产能的扩张。2025年,公司负极材料产能从2024年的15万吨/年提升至20万吨/年,其中造粒环节的产能提升是关键驱动因素(自动化造粒线的产能是传统生产线的1.5倍)。产能扩张带动负极材料收入增长,2025年中报负极材料收入约31.8亿元(同比增长18.7%),占总营收的44.9%(与2024年基本持平)。
公司的自动化装备业务(如高速涂布机、造粒机)与负极材料业务形成协同:
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竞争激烈,负极材料领域的主要玩家包括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等。其中,璞泰来凭借自动化装备+材料的一体化优势,在造粒技术上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根据2024年数据,璞泰来负极材料的市场份额约为12%(全球第三),其产品在颗粒均匀性、循环寿命等指标上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得益于造粒工艺的优化。
造粒技术的竞争壁垒主要体现在:
璞泰来通过“材料+装备”的一体化布局,构建了造粒技术的竞争壁垒,例如,公司拥有造粒机的核心专利(如“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的造粒方法”),并通过自动化装备的研发,进一步巩固了技术优势。
造粒技术是璞泰来负极材料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通过自动化装备研发、工艺优化及业务协同,提升了负极材料的产品质量及产能,推动了财务表现的增长。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负极材料毛利率(28.5%)及自动化装备收入增速(25.6%)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造粒技术的价值。
随着新能源电池向高容量、长寿命方向发展(如硅基负极、固态电池),造粒技术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璞泰来作为“材料+装备”一体化企业,有望通过造粒技术的升级(如纳米造粒、智能造粒),巩固其在负极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并推动自动化装备业务的增长。未来,公司若能在硅基负极造粒技术上取得突破,将有望进入更高附加值的市场,提升整体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