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亿纬锂能压制技术分析:核心工艺如何支撑市场竞争力

本报告深入分析亿纬锂能极片压制技术在锂电池生产中的核心价值,探讨其研发投入、技术布局及对业绩的支撑作用,揭示其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优势与未来潜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亿纬锂能压制技术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锂电池作为核心能源载体,其性能(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极片压制技术作为锂电池生产的关键工艺环节,通过控制极片的厚度、密度与一致性,直接影响活性物质的利用率、离子传输效率及电池整体性能。亿纬锂能(300014.SZ)作为全球领先的全场景锂电池平台企业,其压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既是支撑其市场地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应对行业技术迭代的关键抓手。

二、压制技术在锂电池生产中的核心价值

极片压制是锂电池制造的“承上启下”环节:上游是活性物质的涂覆(将正极/负极材料涂覆在集流体上),下游是电芯组装(卷绕/叠片)。其核心作用包括:

  1. 优化能量密度:通过合理提升极片压实密度(一般在3.0-4.0g/cm³),可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性物质含量,直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如亿纬锂能的高容量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80Wh/kg以上,需依赖精准的压制工艺)。
  2. 提升循环寿命:均匀的极片厚度与密度可减少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脱落与结构破坏,延长电池循环寿命(如储能电池要求循环次数≥6000次,压制工艺的一致性是关键)。
  3. 保障安全性:过厚或密度不均的极片可能导致内部短路,而精准的压制工艺可降低此类风险(如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通过严格控制极片厚度公差(±0.01mm),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三、亿纬锂能压制技术的布局与研发支撑

尽管公开资料未直接披露亿纬锂能压制技术的具体细节,但结合其研发投入、技术平台与行业地位,可推断其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优势:

1. 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根据券商API数据[0],亿纬锂能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12.61亿元,同比增长35.33%(2024年上半年研发支出约9.32亿元),研发投入占比约4.47%(2025年上半年营收281.70亿元)。这一投入强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3%-4%),说明公司将技术研发作为核心战略,其中压制工艺的优化(如智能辊压、实时监测系统)是研发重点之一。

2. 技术平台与团队支撑

亿纬锂能拥有5个研发中心(覆盖材料、电芯、BMS、系统)及23万㎡研究院,组建了国际化、跨学科的研发团队(员工总数近3万人,研发人员占比约15%)。此外,公司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聚焦新材料、前沿工艺(如极片压制的一致性控制)的研发,为压制技术的迭代提供了理论与人才支撑。

3. 专利与技术储备

尽管未披露具体专利数量,但亿纬锂能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其在锂电池领域的专利布局(如高容量电池、快充电池)必然包含压制工艺的创新。例如,公司推出的4680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0%),其极片压制工艺需解决大尺寸极片的厚度一致性问题,这体现了公司在压制技术上的积累。

三、财务视角:压制技术对业绩的支撑

亿纬锂能的压制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与市场份额的提升,进而支撑业绩增长:

1. 营收与净利润增长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81.70亿元,同比增长26.81%(2024年上半年营收222.15亿元);净利润17.43亿元,同比增长12.61%(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15.48亿元)。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出货量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5%),而压制技术的优化(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是出货量增长的关键支撑。

2. 产品结构升级

亿纬锂能的高附加值产品(如储能电芯、4680大圆柱电池)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营收占比约35%(2024年约28%),动力电池营收占比约45%(2024年约40%)。这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极片压制的一致性(如储能电池要求循环寿命≥6000次,需依赖精准的压制工艺),说明压制技术的优化推动了产品结构的升级。

四、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亿纬锂能的压制技术优势,使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 动力电池:2025年上半年装机量排名全国第五(全球第九),国内商用车电池市场份额第二(约18%);
  • 储能电池: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全球第二(约15%市场份额);
  • 消费电池:小圆柱电池出货量全国第一(全球第四)。

这些市场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压制技术对产品性能的支撑(如储能电池的长循环寿命、动力电池的高能量密度),说明公司的压制技术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五、结论与展望

亿纬锂能的压制技术,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研发投入、技术平台与团队支撑,实现了工艺的优化与迭代。尽管未披露具体技术细节,但从财务数据(研发投入增长、业绩提升)与行业地位(市场份额领先)来看,公司的压制技术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支撑了其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3500万辆,储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亿纬锂能的压制技术将继续受益于市场需求的提升。同时,公司若能进一步优化压制工艺(如提升压实密度至4.2g/cm³以上),将有望推出更高性能的电池产品,巩固其市场地位。

综上,压制技术是亿纬锂能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支撑了其市场表现,未来将继续受益于新能源市场的增长。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