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北京君正(300223.SZ)车载半导体业务的财务表现、行业地位及未来潜力。尽管技术储备优势明显,但短期内车载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需关注后续商业化进展及行业竞争风险。
北京君正(300223.SZ)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计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微处理器、智能视频芯片、存储芯片及模拟互联芯片等领域。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车载半导体市场,依托其在低功耗、高可靠性芯片设计方面的技术积累,产品已逐步应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及车机控制等场景。然而,截至2025年中期,公司未单独披露车载业务的具体收入占比及市场份额数据(网络搜索未获取到相关最新信息[3]),但从整体业务结构看,车载芯片已成为公司战略拓展的核心方向之一。
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2.49亿元,同比增长**-15.6%(or_yoy排名1774/183,行业中下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下降35.1%**(netprofit_margin排名2506/183,净利润率约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EPS为0.42元(eps排名712/183,每股收益处于行业中等偏下位置)。
从利润构成看,公司净利润下滑主要源于存储芯片及模拟互联芯片收入同比下降(占总营收比重约40%),而车载芯片业务虽处于增长期,但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贡献,未能对冲传统业务的下滑压力。此外,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上半年研发费用4.30亿元,同比增长12.7%),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从行业关键指标排名看(券商API数据[0]):
尽管公司在车载芯片领域的技术储备(如低功耗CPU、视频处理芯片)具备一定优势,但面对英伟达、高通等国际巨头及国内比亚迪半导体、地平线等玩家的竞争,市场份额仍较小。此外,车载芯片的认证周期长(通常需2-3年),公司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出货。
根据最新交易数据[0],公司股价近期呈现下跌趋势:
股价下跌主要受财务表现不及预期(中报净利润下滑)及半导体行业周期波动(存储芯片价格下跌)影响。此外,车载业务进展缓慢也引发了市场对公司长期增长潜力的担忧。
北京君正的车载业务目前处于培育期,虽具备技术优势,但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短期内,公司业绩仍将依赖传统存储芯片及模拟互联芯片业务,而车载业务的增长需等待产品认证落地及客户拓展。若公司能加快车载芯片的商业化进程(如获得主流车企的订单),则有望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需警惕行业竞争及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建议关注公司后续的业务拆分披露及研发进展。
(注: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券商API及公开信息,车载业务具体数据因公司未披露存在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