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华友钴业镍业务布局、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及行业竞争力,探讨印尼镍矿项目产能释放、新能源需求拉动等增长驱动因素,并提示镍价波动与政策风险。
华友钴业(603799.SH)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浙江嘉兴,是国内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构建了“全球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核心业务涵盖镍、钴、锂等新能源原料的采选冶及深加工,形成了“资源开发-有色金属精炼-锂电材料制造-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印尼镍产业板块是公司镍业务的核心支撑,通过华飞、华越等项目实现镍矿资源的自给,为镍产品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未经审计),上半年实现总收入371.97亿元,净利润34.7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EPS)1.61元,净利率约9.33%。其中,镍业务作为核心板块之一,贡献了主要的收入和利润增量——印尼华飞项目达产超产、华越项目持续稳产,推动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约30%,支撑公司整体营收增速(营收同比增长263/63,行业排名靠前)。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增55.62%-67.59%(净利润26-28亿元),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根据行业排名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ROE(263/63)、净利润率(263/63)、EPS(939/63)、营收增速(263/63)**等核心指标上均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显示其在镍业务领域的竞争力:
印尼华飞项目(产能10万吨/年镍铁)于2024年底达产,2025年上半年产量超预期;华越项目(产能8万吨/年镍铁)持续稳产,两者合计贡献镍产品产量约12万吨,支撑业务增长。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带动镍需求增加——镍是锂电池正极材料(如NCM、NCA)的核心原料,需求增速超过25%。
2025年以来,钴价回升(同比上涨30%)带动镍价联动(同比上涨20%),提高了镍产品的盈利能力。
全产业链布局使公司能够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如从镍铁延伸至锂电正极材料),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
镍价受市场供需、宏观经济(如美元走强)影响较大,2025年以来镍价波动幅度超过15%,可能影响镍业务盈利能力。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等政策变化,可能导致镍需求增速放缓。
印尼环保政策(如限制镍矿出口)、税收政策变化,或项目运营中的问题(如设备故障),可能影响镍业务产能。
青山控股、中伟股份等企业的镍矿扩张(如青山控股印尼镍产能计划增至50万吨/年),可能加剧市场竞争,挤压公司镍业务的市场份额。
华友钴业的镍业务是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依托印尼镍矿资源和全产业链布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良好,预增明显,镍业务贡献了约40%的净利润。展望未来,随着印尼项目的进一步产能释放(华飞二期项目计划2026年投产,产能5万吨/年)、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增长,镍业务有望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但需关注镍价波动、政策变化及竞争加剧等风险,建议持续跟踪印尼项目进展和新能源行业需求变化。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行业排名数据为2025年上半年行业内63家企业的相对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