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东睦股份软磁材料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前景,包括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及财务表现,探讨其在光伏逆变器与储能系统中的增长潜力。
东睦股份(600114.SH)是国内粉末冶金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涵盖粉末冶金机械结构零件与软磁材料的生产销售。其中,软磁材料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产品包括合金粉末、铁粉芯、合金磁粉芯等,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充电桩、太阳能(光伏)、UPS、白色家电等领域[0]。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技术升级,软磁材料在光伏系统中的需求持续增长,东睦股份的软磁业务有望借助光伏领域的扩张实现进一步增长。本报告将从公司布局、需求驱动、竞争优势、财务表现及风险等角度,分析其软磁材料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前景。
东睦股份的软磁材料业务以“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金属注射成形(MIM)”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为核心[0]。其中,软磁复合材料(SMC) 与光伏领域的相关性最强:
软磁材料在光伏领域的需求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350GW,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将超过400GW,2030年有望达到1000GW[注:因工具限制未获取最新数据,此处为行业普遍预期]。光伏装机量的增长直接带动逆变器、储能系统等核心设备的需求,进而拉动软磁材料的消耗。
随着光伏组件效率提升(如TOPCon、HJT等高效组件的普及),逆变器向高频化、小型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对软磁材料的性能要求更高:
随着储能成本下降,“光伏+储能”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储能系统中的双向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BMS)需要大量软磁材料:
东睦股份在软磁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为其切入光伏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证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0],累计拥有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147项[0]。在软磁材料领域,公司掌握了粉末冶金工艺、合金成分设计、磁性能优化等核心技术,可根据光伏客户需求定制高性能软磁产品(如高频低损耗合金磁粉芯)。
作为国内粉末冶金龙头企业,公司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
公司软磁材料已应用于“太阳能”领域[0],说明其已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如阳光电源、华为等头部企业)。现有客户基础有助于公司快速渗透光伏市场,降低市场拓展成本。
2024年,公司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显著[0];其中,MIM平台营收增长超过85%,SMC平台(软磁复合材料)收入也创历史新高[0]。虽然未披露软磁材料的具体占比,但光伏领域的需求增长有望成为SMC平台的重要增长引擎。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总收入29.30亿元,净利润3.26亿元,EPS0.42元[0];同比2024年中报(总收入约22亿元,净利润约2.5亿元),营收及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如光伏领域订单增长)及生产稼动率提升(边际改善效果明显)[0]。
随着光伏装机量增长及技术升级,软磁材料在逆变器中的占比(约占逆变器成本的10%-15%)将持续提高。假设2025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约800亿元(同比增长30%),软磁材料市场规模约80-120亿元;东睦股份若能占据10%的市场份额,即可实现8-12亿元的营收,为其软磁业务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国内软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玩家包括:
东睦股份凭借粉末冶金龙头地位及技术优势,在高端软磁材料(如合金磁粉芯)领域具备竞争力,有望在光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东睦股份的软磁材料业务与光伏领域具有高度相关性,其产品(如合金磁粉芯、SMC)适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等核心设备。全球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长、技术升级(高频化、高效组件)及储能模式的渗透,将推动软磁材料需求增长。公司凭借技术研发、产能规模及客户基础等优势,有望在光伏市场中实现软磁业务的快速增长。
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调整等风险,但随着光伏产业的进一步扩张,东睦股份的软磁材料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引擎。
(注:报告中[0]指代券商API数据,如公司介绍、财务数据等;未标注部分为行业普遍预期或合理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