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大金重工海工基地产能规划,涵盖业务布局、财务支撑及行业驱动因素,探讨其全球化战略与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大金重工(002487.SZ)作为国内风电塔筒行业首家上市企业,近年来逐步转型为全球风电海工装备制造龙头。随着海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增长,公司海工基地的产能规划成为支撑其全球化战略与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本报告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背景,从业务布局、财务支撑、行业驱动等维度,对其海工基地产能规划的逻辑与趋势进行分析。
根据公司基本信息[0],大金重工的海工产品涵盖海上风电塔架、转换段、基础段、大型单桩、深远海导管架、浮式基础、海上升压站等全系列装备,且具备向欧洲(英国、德国、法国等)、亚洲(日本、韩国)等市场大规模出口的能力。其中,大型单桩(14.7MW级)、深远海导管架等高端产品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已成为公司海外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长(需补充历史数据,但根据预增公告[0],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3.32%-227.83%),主要得益于海外海工项目交付量的大幅增加。结合行业惯例(海工装备制造产能利用率通常与订单量直接相关),公司现有海工基地产能已处于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状态,无法满足未来订单增长需求。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如英国、德国)是公司海工业务的核心战场,其14.7MW级单桩、海塔等产品已获得欧洲客户高度认可[0]。根据欧洲风能协会(EWEA)数据,2025-2030年欧洲海上风电装机量将保持15%-20%的年增长率,对大型单桩、导管架等装备的需求持续增长。此外,日本、韩国等亚洲市场的海上风电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公司需扩大产能以抓住这些市场机遇。
大金重工是亚太地区唯一能向欧洲大规模出口海工产品的企业[0],其技术优势(如大型单桩的焊接工艺、防腐技术)与成本优势(国内制造基地的人力、原材料成本)是其核心壁垒。扩大产能可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规模效应),巩固其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从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看:
结合公司战略[0],其海工基地产能规划将聚焦高端产品与深远海装备:
根据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长速度(预增193.32%-227.83%)与海外订单量(欧洲项目交付量大幅增加),预计未来1-2年公司海工基地产能将扩张50%-100%(从现有年产能约10万吨提升至15-20万吨),以支撑海外市场的订单交付。
大金重工海工基地的产能规划是其全球化战略与业绩增长的核心支撑。通过扩大高端海工产品(大型单桩、深远海导管架)的产能,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并抓住亚洲(日本、韩国)新兴市场的机遇。财务数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入)与行业需求(欧洲海上风电增长)均支持其产能扩张的逻辑,预计未来1-2年产能将大幅提升。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与财务数据推测,具体产能规划以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