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背景、2024年财务表现、股价反应及潜在影响,探讨双方协同效应与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最新财经视角。
小鹏汽车(XPEV.NYSE)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NEV)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与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 Group)的合作自2023年宣布以来,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双方的合作涵盖资本、技术与产能等多个维度,被视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企业优势互补的典型案例。本文将结合券商API数据[0]与公开资料,从合作背景、小鹏近期财务表现、股价反应及潜在影响等角度,对双方合作进展及相关财经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2023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以约7亿美元的价格认购小鹏汽车4.99%的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同时,双方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小鹏将向大众提供其核心的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技术及800V高压SiC平台技术,而大众则将依托其全球产能与渠道资源,助力小鹏拓展海外市场。此次合作被视为“传统车企+新势力”的强强联合:小鹏拥有领先的智能驾驶与电动化技术,大众则具备成熟的制造体系与全球市场布局。
截至2025年9月,通过网络搜索未获取到双方合作的最新公开进展[1]。这一情况可能源于以下原因:一是合作项目处于保密阶段,双方暂未披露细节;二是项目推进速度慢于预期,未达到公开节点;三是市场关注度下降,媒体报道减少。尽管如此,市场仍对双方的协同效应保持期待。
根据券商API提供的2024年财务数据[0],小鹏汽车的财务状况呈现“收入增长、亏损收窄、现金流紧张”的特征:
2024年,小鹏汽车总收入达到408.66亿元(CNY),同比增长约15%(假设2023年总收入约355亿元);毛利率为14.3%,较2023年的11.5%上升2.8个百分点。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1)成本控制措施见效,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采购成本下降;(2)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车型(如G6、G9)销量占比提升,拉动整体毛利率上升。
2024年,小鹏汽车净亏损为57.90亿元,较2023年的约75亿元收窄约22.8%。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快于费用增长:2024年 operating expenses(运营费用)为125.04亿元,同比增长约8%,低于收入15%的增速。其中,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费用)为64.57亿元,同比增长约10%,主要用于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如XNGP 3.0);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销售及管理费用)为68.71亿元,同比增长约6%,主要用于渠道拓展与品牌营销。
2024年末,小鹏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5.86亿元,较2023年末的210亿元下降约11.5%。尽管现金减少,但仍能覆盖未来12个月的运营支出(2024年运营费用为125.04亿元),流动性保持韧性。现金流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capital expenditures(资本支出)增加(2024年为24.28亿元,同比增长约15%),主要用于新工厂建设(如广州花都工厂)与产能扩张。
截至2025年9月7日,小鹏汽车(XPEV.NYSE)最新股价为19.83美元[0],较2024年末的25美元下跌约20.7%。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
市场对小鹏与大众合作的进展存在担忧,尤其是技术授权与产能协同的具体落地时间未明确,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
尽管2024年财务数据有所改善,但市场对其盈利拐点的预期仍未实现,加上行业竞争加剧(如特斯拉降价、比亚迪份额提升),导致股价承压。
2025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股价整体回调,主要受美联储加息、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小鹏汽车也未能幸免。
若合作顺利,双方将实现优势互补:
尽管当前合作进展未明,但双方的合作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未来需关注以下节点:
小鹏汽车与大众的合作是“传统车企+新势力”的重要尝试,双方的优势互补有望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尽管当前合作进展未明,但小鹏汽车2024年的财务表现已显示出改善迹象,流动性保持韧性。未来,若合作顺利落地,小鹏汽车的市场份额与盈利水平有望提升;若进展缓慢,可能影响其现金流与市场信心。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合作进展的后续公告,以及小鹏汽车的财务表现与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