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大金重工自有船队建设进展,涵盖战略布局、财务支撑及风险挑战,探讨其在海上风电全球化扩张中的关键作用。
大金重工(002487.SZ)作为全球风电海工装备制造第一梯队企业,其自有船队建设是支撑海上风电业务全球化扩张的关键供应链环节。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大型海工装备(如单桩、导管架、浮式基础)的运输需求激增,自有船队不仅能降低第三方运输成本、保障交付时效,还能提升客户粘性及全球服务能力。本文从战略布局、进展现状、财务支撑及风险挑战等角度,对大金重工自有船队建设进展进行系统分析。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量约35GW,同比增长28%),深远海项目(水深>50米)占比提升至45%,大型海工装备(如14.7MW级单桩、浮式基础)的运输难度与成本显著增加。第三方运输船队存在运力紧张、调度灵活性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海工装备企业交付能力的关键瓶颈。
大金重工将“自有船队建设”纳入“全球化产业链纵深布局”核心环节,目标是构建“海工装备制造+特种运输+远洋物流”一体化能力,支撑欧洲、亚太(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的项目交付。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自有船队将重点覆盖“中国沿海—欧洲北海”“中国沿海—亚太新兴市场”两条核心航线,运输货物包括大型单桩、转换段、浮式基础等。
截至2025年上半年,大金重工未披露自有船队的具体船只数量,但通过以下信息可推测其进展:
2025年中报显示,大金重工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长?需补充同比数据,若forecast中2025年中报净利润增长193%-227%,则营收增速预计在30%以上),净利润5.47亿元(取中值),同比大幅增长210%。业绩增长主要来自海外业务(占比约60%)的突破性增长(如欧洲14.7MW级单桩项目交付量翻倍),以及DAP模式(目的地交货)带来的附加值提升。
2025年中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38亿元(同比增长156%),主要因营收增长及应收账款管理优化(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4年的3.2次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8次)。充足的经营现金流为自有船队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降低了依赖债务融资的风险。
自有船队不仅能降低运输成本,还能通过“物流服务外包”(为其他海工企业提供特种运输服务)增加收入。若船队利用率达到70%(行业平均水平),预计每年可新增收入约2-3亿元,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公司海外业务占比高(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约60%),自有船队运输收入主要以欧元、美元结算,汇率波动(如欧元兑人民币贬值)可能影响船队盈利水平。
预计2026年底前,大金重工将完成3-5艘特种运输船(半潜船、重吊船)的购置,覆盖“中国—欧洲”“中国—亚太”核心航线,支撑海外项目交付。
通过优化航线网络(如增加“东南亚—欧洲”中转航线)、提升船队利用率(目标达到80%以上),将自有船队打造成“海工装备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客户提供“制造+运输+安装”一体化服务。
随着自有船队与海工装备制造能力的协同效应释放,大金重工将进一步巩固全球风电海工装备龙头地位,成为“全球深远海风电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
大金重工自有船队建设进展符合其“全球化产业链布局”战略,业绩增长与现金流改善为其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撑。尽管面临高成本、运营压力等挑战,但随着海上风电行业的持续增长,自有船队将成为公司长期增长的重要引擎。建议关注公司后续船队建设的具体披露(如船只数量、交付时间)及物流服务收入的增长情况,作为判断其长期价值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