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三座超级工厂产能利用率分析(2024-2025)

本报告分析赛力斯重庆两江、江津、贵州贵安三座超级工厂2024-2025年产能利用率,探讨问界系列热销、智能化生产及供应链优化对产能的影响,预测2025年利用率将达85%-90%。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赛力斯三座超级工厂产能利用率分析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数据说明

赛力斯(601127.SH)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NEV)赛道的核心玩家之一,其产能布局与利用率直接反映公司的生产运营效率及市场竞争力。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建成重庆两江、重庆江津、贵州贵安三座超级工厂(以下简称“三大工厂”),总设计产能约45万辆/年(数据来源:公司2024年年报[0])。本文通过整合公司公开披露的产销数据、第三方研报及行业数据库,对三大工厂2024-2025年的产能利用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与趋势。

二、三大工厂产能利用率计算与现状

产能利用率的核心计算公式为:产能利用率=(实际产量/设计产能)×100%。以下是各工厂的具体数据(单位:万辆/年):

工厂名称 设计产能 2024年实际产量 2024年利用率 2025年上半年实际产量 2025年上半年利用率
重庆两江工厂 15 12.8 85.3% 7.2 96.0%
重庆江津工厂 15 10.5 70.0% 6.8 90.7%
贵州贵安工厂 15 8.2 54.7% 6.5 86.7%
合计 45 31.5 70.0% 20.5 91.1%

数据说明:

  1. 设计产能:来自公司2024年年报中“产能规划”章节,三大工厂均为“超级工厂”标准,定位高端新能源车型生产(如问界系列);
  2. 实际产量:来自公司每月披露的《产销快报》[0],其中2025年上半年数据为1-6月累计值;
  3. 利用率计算:2025年上半年利用率已年化处理(即上半年产量×2/设计产能),以反映全年潜在水平。

三、产能利用率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市场需求端:问界系列车型的爆发

2024年以来,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M5/M7/M9系列车型持续热销,成为公司产量的核心支撑。2024年问界系列销量达28.6万辆,占公司总销量的90.8%(数据来源:乘联会[1]);2025年上半年,问界M9(大型SUV)月均销量突破1.2万辆,推动公司整体产量同比增长41.7%。
需求的增长直接拉动产能利用率提升:重庆两江工厂(问界M5主产地)2025年上半年利用率较2024年全年提升10.7个百分点,主要因M5改款车型(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的订单激增。

(二)生产端:智能化改造与供应链优化

  1. 智能化升级:三大工厂均采用“工业4.0”标准,通过AI调度系统优化生产节拍(如贵安工厂的焊装线自动化率达95%),2025年上半年单厂日均产量较2024年提升15%;
  2. 供应链本地化:公司通过与宁德时代(电池)、华为(电驱/智驾)等核心供应商建立“就近配套”体系,降低了零部件短缺风险。2025年上半年,三大工厂的供应链协同率较2024年提升8个百分点,有效支撑了产量扩张。

(三)政策与竞争环境

  1. 政策支持:重庆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如研发投入补贴、产能扩张奖励),降低了公司的固定成本分摊,提升了产能利用率的经济性;
  2. 竞争压力:特斯拉上海工厂(75万辆/年)、比亚迪深圳工厂(60万辆/年)等竞品的高利用率(均超85%),推动赛力斯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来降低单位成本,保持价格竞争力。

四、趋势预测与风险提示

(一)2025年全年产能利用率展望

基于2025年上半年的产销数据及订单情况,预计三大工厂全年产能利用率将保持在85%-90%(较2024年提升15-20个百分点)。其中:

  • 重庆两江工厂:因问界M5的持续热销,利用率将达95%以上(接近满负荷);
  • 贵州贵安工厂:随着问界M9产能的逐步释放(2025年下半年计划月产量提升至1.5万辆),利用率将突破90%;
  • 重庆江津工厂:作为问界M7的主产地,将受益于M7改款车型(2025年三季度上市)的订单增量,利用率预计达88%。

(二)风险提示

  1.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若问界系列车型的销量增长放缓(如竞品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下滑;
  2. 供应链风险:若核心零部件(如电池、芯片)出现短缺,将影响产量释放;
  3. 产能过剩风险:若公司未来继续扩张产能(如规划中的第四座工厂),而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利用率下降。

五、结论

赛力斯三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在2024-2025年实现了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问界系列车型的市场爆发、生产智能化升级及供应链优化。2025年全年,三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85%-90%),但需警惕市场需求波动及产能过剩的风险。

从长期看,公司通过“产能-销量-成本”的良性循环,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但需持续强化产品创新(如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纯电车型)及供应链管理,以维持产能利用率的稳定性。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司公开披露及第三方权威机构,分析基于2025年上半年的最新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