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23-2025年国货美妆企业赴港上市热潮的核心原因,包括香港政策改革、资本估值溢价、企业国际化战略及行业增长趋势,涵盖逸仙电商、花西子等案例。
2023年以来,国货美妆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23-2025年期间,已有超过10家国货美妆品牌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中包括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拟二次上市)、花西子(拟首次公开募股)、珀莱雅(拟分拆美妆业务上市)等头部企业。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政策环境、资本驱动、企业战略及行业趋势四大核心维度。
香港联交所“新经济”友好政策:
2018年以来,香港联交所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18A章)、接纳同股不同权架构、放宽二次上市门槛(如2022年修订的《上市规则》将二次上市企业的市值要求从100亿港元降至50亿港元)。这些改革显著降低了新经济企业的上市门槛,尤其契合美妆企业“轻资产、高增长”的特征。例如,逸仙电商作为美股上市企业,可通过二次上市快速接入香港市场,借助“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深港通)吸引内地投资者,提升流动性。
内地化妆品监管趋严:
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如《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实施后,内地美妆企业面临更严格的产品注册、质量管控及广告宣传要求。部分企业选择赴港上市,一方面可借助香港成熟的监管体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分散监管风险。
企业扩张的资金需求:
国货美妆企业正处于品牌升级、渠道拓展及研发投入的关键阶段。例如,花西子计划将上市融资用于海外市场布局(如东南亚、欧洲)、研发中心建设(聚焦天然成分及功效型化妆品)及营销推广(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香港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机构投资者资源(如主权财富基金、对冲基金)及较低的融资成本(2024年香港IPO平均融资成本约为5%-7%,低于美股的8%-10%),能有效满足企业的大额资金需求。
香港市场对消费类企业的估值溢价:
香港市场投资者对消费升级主题认可度高,尤其偏好“品牌力强、增长确定性高”的美妆企业。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香港市场消费类企业平均市盈率(PE)为25倍,高于美股的18倍及A股的22倍。例如,珀莱雅分拆的美妆业务在港上市的拟估值约为300亿港元,较其A股母公司的估值(约250亿港元)高出20%,反映了香港市场对其“国货美妆龙头”地位的溢价认可。
品牌国际化的“跳板”:
香港作为“国际都市”,是国货美妆品牌走向全球的重要跳板。通过赴港上市,企业可借助香港的国际媒体曝光(如《南华早报》、彭博社)及投资者网络,提升品牌在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的知名度。例如,完美日记计划通过香港二次上市,将产品推向东南亚市场(2024年东南亚化妆品市场规模约为300亿美元,年增长率12%),借助当地的电商平台(如Shopee、Lazada)实现快速渗透。
市场多元化的风险分散:
近年来,内地美妆市场竞争加剧(2024年内地美妆市场CR10约为35%,较2020年提升10个百分点),头部企业面临“增长瓶颈”。赴港上市可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分散单一市场风险。例如,珀莱雅分拆美妆业务上市后,计划将海外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5%提升至2027年的20%,通过“内地+海外”双市场驱动增长。
国货美妆市场增长迅速:
据艾瑞咨询数据[1],2023年内地国货美妆市场规模达5200亿元,年增长率16.8%,高于整体化妆品市场(12.5%)。其中,功效型化妆品(如抗衰、美白)增长最快,年增长率超过20%。这一增长趋势为企业上市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投资者对“国货美妆”的增长预期较高。
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提升:
年轻消费者(Z世代、新中产)成为美妆消费主力,其对国产品牌的品质信任度及文化认同感显著提升。例如,花西子的“东方美学”设计及“天然成分”定位,使其在2024年的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8%)。这种“品牌力”的提升,让国货美妆企业在香港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
逸仙电商作为国货美妆头部企业(旗下拥有完美日记、小奥汀等品牌),2020年在美股上市,但2023年以来美股表现不佳(股价较发行价下跌约60%)。其拟赴港二次上市的核心逻辑包括:
国货美妆赴港上市潮是政策环境优化、资本需求驱动、企业战略升级及行业趋势向好的综合结果。香港市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消费类企业的估值溢价及“互联互通”机制,使其成为国货美妆企业实现“融资扩张、品牌国际化”的最优选择。未来,随着更多国货美妆企业赴港上市,香港市场有望成为“全球国货美妆资本中心”。
(注:报告中部分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行业报告,未标注来源的信息为作者分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