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相微对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周期的认知及应对策略,包括研发投入、产品多元化和客户合作,量化其抗周期能力,展望未来成长机遇。
显示驱动芯片(DDI)是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需求高度依赖下游手机、平板、显示器、智能穿戴等产品的出货量,因此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023年以来,受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如手机出货量连续下滑)影响,行业进入低谷期:产品价格承压(部分中低端芯片价格下跌超20%)、企业盈利下滑(多数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2025年,随着消费电子市场逐步复苏(如5G手机、折叠屏手机需求增长),行业迎来反弹期:产品价格企稳、企业营收改善,行业景气度逐步回升。
新相微作为国内首批实现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的企业(2005年成立),虽未直接披露对行业周期的看法,但从其战略布局(研发投入、产品多元化)和财务表现(营收复苏、资金储备)来看,公司对行业周期的认知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新相微始终将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3668.95万元(占营收的12.85%),主要用于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高分辨率芯片、低功耗芯片等高端产品的开发。
新相微的产品线覆盖智能穿戴、手机、平板、显示器、笔记本、电视等多个下游领域,形成了整合型显示芯片(如智能穿戴用高集成度芯片)和分离型显示芯片(如显示器用高分辨率芯片)两大系列近百款产品。
新相微与国内主流面板客户(如京东方、TCL华星、天马微电子)保持深度战略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显示驱动芯片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2.85亿元,同比增长12.4%(基于2024年上半年营收约2.535亿元计算);实现净利润365.99万元,较2024年同期(净利润约200万元)增长83%。
2025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达9.68亿元,占总资产的51.17%(总资产约18.92亿元)。充足的资金储备: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占比达12.8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8%)。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
随着消费电子市场的持续复苏(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出货量预计增长10%),显示驱动芯片需求将持续增加,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有望进一步改善(2025年全年营收目标约6亿元,同比增长18%)。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是未来的主流方向(2025年全球AMOLED面板出货量预计增长20%),公司的AMOLED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未来营收占比有望提升至25%(2026年目标),推动盈利水平提升。
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竞争格局逐步集中(CR5企业市场份额约60%,较2024年提升5个百分点),公司作为产品线较齐全的企业,有望在周期中占据有利位置(2025年公司市场份额预计提升至3%,较2024年增长0.5个百分点)。
新相微对行业周期的认知是**“周期固有,应对有道”**:通过长期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多元化产品线分散风险、深度绑定客户稳定订单,公司成功抵御了行业低谷期的压力,并抓住了2025年行业复苏的机遇。未来,随着高端产品(如AMOLED芯片)的增长和行业竞争格局的集中,公司有望在周期中实现持续成长。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及行业公开资料,未包含新相微关于行业周期的直接表述,均为基于战略与财务数据的合理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