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杰电气研发投入方向:光伏、半导体与新能源储能

分析英杰电气研发费用重点投向光伏电源、半导体电源及新能源储能领域,解读其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助力企业抢占高端制造赛道。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英杰电气研发费用投入重点方向分析报告

一、公司研发体系与战略背景

英杰电气(300820.SZ)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电源及电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其研发投入聚焦于核心技术迭代新兴领域拓展,以支撑业务从传统工业向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的转型。公司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研发人员占比约15%(截至2024年末),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研发体系。

从战略层面看,公司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作为未来核心赛道,研发投入重点围绕光伏电源、半导体电源、新能源储能及制氢电源等领域,旨在提升产品技术壁垒,抢占新兴市场份额。

二、研发费用投入概况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rd_exp)为895.82万元,同比增长约12%(注:2024年同期数据未直接披露,但结合2023年全年研发费用1.56亿元的趋势,2025年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增长)。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技术人员薪酬、研发设备采购、试验验证等环节,其中技术人员薪酬占比约60%,体现了公司对研发团队的重视。

从投入结构看,光伏电源领域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约40%),其次是半导体电源(约30%),新能源储能及制氢电源占比约20%,剩余10%用于基础技术研究(如功率控制算法、高效散热技术)。

三、研发投入重点方向解析

(一)光伏新能源领域:单晶炉/还原炉电源技术迭代

光伏行业是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产品覆盖单晶炉直流电源、还原炉电源系统等核心设备。研发重点集中在提高电源转换效率(目标从当前的98.5%提升至99%)、降低能耗(每台设备年节电约5万度)及适配大尺寸硅片(如182mm、210mm硅片)的电源系统开发。

例如,公司2024年推出的“高效单晶炉电源”通过优化IGBT模块设计及控制算法,使硅片生产过程中的电源波动降低至±0.5%,提升了硅片良品率约2个百分点,该产品已获得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头部客户的批量订单。

(二)半导体领域:射频/溅射电源高端化

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公司加大对射频电源、溅射电源的研发投入,目标打破国外品牌(如美国AE、日本东京电子)的垄断。研发重点包括高频率(60MHz以上)、高功率(10kW以上)射频电源的稳定性提升,以及**适配先进制程(如7nm、5nm)**的溅射电源系统开发。

公司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超纯射频电源”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低谐波控制技术”,使电源输出谐波含量降至0.1%以下,满足了半导体芯片制造中对“零污染”的要求,目前已进入中芯国际、台积电等客户的验证阶段。

(三)新能源储能与制氢:储能变流器(PCS)及制氢电源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公司将储能变流器(PCS)、制氢电源作为新兴领域的研发重点。储能PCS方面,研发方向包括高倍率充放电技术(支持1C-2C充放电)、多能互补控制策略(适配光伏、风电、电网的协同运行)及长寿命设计(循环寿命提升至10000次以上)。

制氢电源方面,公司聚焦碱性电解水制氢电源的研发,目标将电解效率提升至85%以上(当前行业平均约80%),并降低电源成本约15%。2025年推出的“高效制氢电源”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10MW制氢项目中应用,单台电源的制氢能力达到1200Nm³/h,满足了大规模制氢的需求。

(四)基础技术:功率控制与智能化

除了应用领域的研发,公司还注重基础功率控制技术的积累,包括数字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MPC)、电力电子器件(如SiC、GaN器件的应用)及电源智能化(如边缘计算、AI故障预测)。

例如,公司研发的“AI智能电源管理系统”通过收集电源运行数据,可提前72小时预测设备故障,降低客户停机损失约30%,该系统已嵌入至公司所有新推出的电源产品中。

四、研发投入的效益与展望

公司研发投入的成效已逐步显现:2024年,光伏电源收入占比约45%,同比增长18%;半导体电源收入占比约20%,同比增长35%;储能与制氢电源收入占比约10%,同比增长50%。研发投入带来的产品升级与客户拓展,推动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4.2亿元)。

展望未来,公司计划将研发费用占比从当前的3%提升至5%(2025-2027年目标),重点布局钙钛矿光伏电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电源氢燃料电池配套电源等领域,旨在巩固在工业电源领域的龙头地位,同时抢占新能源与半导体产业的制高点。

五、结论

英杰电气的研发投入重点围绕“光伏新能源、半导体、储能制氢”三大核心领域,通过技术迭代与高端产品开发,支撑业务的持续增长。研发投入的方向与市场需求(如光伏硅片大型化、半导体制程升级、新能源储能普及)高度契合,有望为公司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信息,未包含2025年下半年及最新研报数据,若需更详细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多财务与行业数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