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比亚迪商用车电动化进展,涵盖销量表现、产品布局、技术驱动、财务贡献及海外拓展,揭示其全球龙头地位与未来增长潜力。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其商用车板块(涵盖客车、卡车、专用车等)的电动化转型是公司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推动的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迭代及市场需求升级,比亚迪商用车电动化进展显著,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之一。本报告从销量表现、产品布局、技术驱动、财务贡献、政策与海外拓展五大维度,系统分析比亚迪商用车电动化的当前进展与未来潜力。
据比亚迪2024年年报数据[0],公司商用车板块(含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2024年销量达18.6万辆,同比增长32.7%;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12.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8.9%,占商用车总销量的66.1%,较2023年提升10.2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销量达7.8万辆,同比增长45.1%,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0.3%。
比亚迪商用车电动化布局已实现**“客车+卡车+专用车”全谱系覆盖**,并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延伸:
针对环卫、冷链、工程等细分场景,推出“E系列”电动专用车,如纯电动环卫车(续航250公里,配备智能作业系统)、纯电动冷链车(搭载高效制冷机组,续航300公里),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比亚迪商用车电动化的核心优势在于垂直整合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
比亚迪刀片电池(磷酸铁锂)具有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的特点,2024年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商用车领域。与传统电池相比,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50%,续航里程增加20%,且循环寿命可达8000次以上(相当于商用车10年运营寿命),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基于e平台3.0打造的商用车专属架构,实现了“电池+电机+电控”的高度集成,提升了系统效率(高达92%),降低了整车重量(减少15%),从而提升了续航里程与载重量。
比亚迪商用车搭载了“DiPilot”智能驾驶系统(L2+级),具备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提升了驾驶安全性与运营效率;同时,通过“DiLink”车联网平台,实现了车辆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调度管理等功能,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智能化运营解决方案。
2024年,比亚迪商用车业务收入达216亿元,同比增长45.3%,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5.2%提升至6.8%;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35亿元,同比增长50.0%,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5%,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仅次于乘用车)。
随着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的增长,规模效应逐步释放,加上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垂直整合(自给率达90%以上),商用车业务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12.5%提升至2024年的15.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17.2%。主要成本控制措施包括:
新能源商用车的售价高于传统燃油车(约高30%),但由于国家补贴(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补贴标准为每辆5-10万元)与地方政策支持(如购置税减免),用户的实际购车成本与传统燃油车相当。同时,商用车的运营成本(电价比油价低约50%)更低,因此用户的现金流状况优于传统燃油车,提升了用户的购买意愿。
国家“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推动了新能源商用车的需求增长。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物流车占比达到20%”;2025年,财政部发布《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实施方案》,明确新能源商用车补贴退坡幅度低于乘用车(退坡10% vs 20%),保持了对商用车电动化的支持。
比亚迪商用车的海外市场拓展始于2018年,目前已进入欧洲、东南亚、南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态势:
比亚迪商用车电动化进展显著,通过销量增长、产品布局升级、技术驱动、财务改善、政策与海外拓展等多维度的努力,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未来,随着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与技术的不断升级,比亚迪商用车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巩固其全球龙头地位。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比亚迪2024年年报[0]、中汽协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商用车数据[0]、券商研报[0]及公司官方新闻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