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思源电气海外市场拓展策略,涵盖技术优势、工程承包及本地化布局,探讨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思源电气(002028.SZ)作为国内输配电设备行业的领先企业,其海外市场拓展策略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方向。尽管当前公开信息中未明确披露具体的海外拓展细节,但通过对公司业务布局、财务数据及行业地位的分析,可推测其海外市场拓展的潜在路径与逻辑。
根据券商API数据[0],思源电气主营业务为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是少数具备电力系统一次设备(传统机械类)、二次设备(控制类)、电力电子设备等全产业链研发制造能力的厂家之一。公司拥有二十多年行业经验,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具备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如静止同步调相机(SSC)、构网型SVG、储能成套系统等,这些技术积累为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产品竞争力基础。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承包与其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国外工程项目;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0],具备海外工程承包的资质。这意味着公司可通过承接海外输配电工程,将产品与服务打包输出,降低单一产品出口的风险。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84.97亿元,同比增长(根据行业排名中or_yoy指标推测)较快[1][2];净利润13.29亿元,净利润率约15.6%[1]。充足的现金流(货币资金30.91亿元[1])为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可支持研发投入、海外并购或本地化生产等策略。
公司具备海外工程承包资质,可通过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新兴市场的输配电工程,将自身的一次设备(如高压开关、互感器)、二次设备(如电力自动化保护设备)及电力电子设备(如SVG、储能系统)嵌入项目中,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同步输出。这种模式可借助工程项目的公信力,快速打开当地市场。
公司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具备技术优势,可通过与海外企业合作,输出电力系统解决方案或技术授权,帮助当地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同时推广自身产品。例如,静止同步调相机(SSC)、构网型SVG等高端产品,可满足海外市场对电网稳定性、新能源接入的需求,通过技术输出建立品牌影响力。
若海外市场需求达到一定规模,公司可能通过本地化生产(如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建立工厂)降低运输成本和关税壁垒,提升产品竞争力。例如,输配电设备的运输成本较高,本地化生产可缩短交付周期,更好地满足当地客户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海外输配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技术、产品及工程承包资质,有望逐步拓展海外市场。未来若能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6亿元[1]),提升高端产品占比,同时优化海外业务布局,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思源电气海外市场拓展策略以技术与产品为核心,通过工程承包、技术输出及潜在的本地化生产,逐步进入海外市场。尽管面临竞争与政策风险,但公司的技术优势与业务布局为海外拓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有望实现海外业务的突破。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合理推测,具体海外策略以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