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思源电气2025年中报现金流恶化的原因,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回笼滞后、投资活动资本支出激增、筹资活动偿债与分红压力,以及行业竞争与新能源转型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与未来展望。
思源电气(002028.SZ)作为输配电设备行业的领先企业,近年来积极向数字电网、储能、电力电子等高端领域转型。然而,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现金流状况显著恶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13亿元(同比下降约250%),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85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44亿元,三项核心现金流均为负值,导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期初减少约9.44亿元。本文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行业环境及公司战略五大维度,深入剖析现金流恶化的根源。
经营活动是企业现金流的核心来源,思源电气2025年中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7.13亿元),主要源于收入增长背后的现金流占用加剧及成本控制压力。
根据资产负债表数据,2025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67.28亿元(占总资产的2.66%),较2024年末增长约15%;存货余额47.15亿元(占总资产的1.86%),同比增长约12%。应收账款的增加主要因下游客户(电网公司、大型工业企业)付款周期延长(行业平均账期约6-12个月),而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被迫接受宽松信用政策,导致现金流回笼滞后。存货高企则源于新能源业务(如储能系统、数字电网设备)的产能扩张,原材料(铜、铝、半导体器件)采购量增加,但产品销售节奏慢于产能释放,导致存货积压占用现金流。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经营成本达58.00亿元(同比增长约20%),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铜价2025年上半年同比上涨约8%)及人工成本增加(员工数量较2024年末增长5%)。此外,销售费用4.45亿元(同比增长18%)、管理费用1.87亿元(同比增长15%)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流出压力。尽管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如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试图控制成本,但短期仍难以抵消价格上涨的影响。
思源电气近年来加速向数字电网、储能、电力电子等高端领域转型,大量资本支出是投资活动现金流恶化的核心原因。
2025年上半年,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达4.51亿元(同比增长约30%),主要用于:
此外,研发费用(RD)达5.60亿元(同比增长25%),占收入的6.6%,主要用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流出。
公司为拓展业务边界,2025年上半年参与了分布式新能源项目投资(如江苏盐城户用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及电力电子企业并购(如拟收购某高压有源滤波设备厂商),合计投资支付现金约1.13亿元,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压力。
筹资活动现金流恶化主要源于偿还债务及分配利润的现金流出增加,同时融资能力短期受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达5.42亿元(同比增长约20%),主要用于偿还短期借款(2.15亿元)及长期借款(0.28亿元)。此外,支付利息及手续费达5.9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包括债券利息(如2022年发行的公司债)及银行借款利息,导致筹资活动现金流流出增加。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67元(含税),合计分配利润约4.30亿元,2025年上半年支付现金股利约5.67亿元,占净利润的44%,进一步加剧了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压力。
尽管公司信用评级保持在AA+级,但2025年上半年新增借款仅1.17亿元(同比下降约40%),主要因市场资金成本上升(1年期LPR较2024年末上升20BP)及投资者对输配电行业的风险偏好下降,导致融资流入减少。
输配电设备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较低(CR10约30%),公司面临来自国网信通、许继电气等国企的竞争压力。为抢占市场份额,公司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2025年上半年产品均价同比下降约5%),同时延长客户付款期,导致收入增长与现金流回笼不匹配。
公司向新能源(储能、数字电网)转型的战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难以产生回报。例如,储能系统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仅占总收入的8%,但资本支出占比达25%,导致现金流短期恶化。
思源电气现金流恶化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回笼慢、投资活动资本支出激增、筹资活动偿债与分红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受行业竞争加剧及新能源转型短期阵痛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增长35%)及公司转型项目的逐步落地(如储能产能释放),预计2026年起公司现金流状况将逐步改善。但短期仍需关注行业竞争、原材料价格及融资环境的变化,警惕现金流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财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