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中科曙光液冷方案落地进展与财经影响分析

本文深入分析中科曙光液冷方案的技术背景、商业化进展及财务影响,探讨其在高性能计算与数据中心领域的竞争优势与市场潜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中科曙光液冷方案落地进展与财经影响分析

一、公司背景与液冷布局逻辑

中科曙光(603019.SH)作为我国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主营业务聚焦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同时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0]。其业务属性决定了对高效冷却技术的迫切需求——高性能计算(HPC)、数据中心等核心场景的设备密度高、功耗大,传统风冷技术已接近散热极限,液冷(尤其是浸没式液冷)因具备散热效率高(比风冷高3-5倍)、能耗低(PUE可降至1.1以下)、噪音小等优势,成为行业升级的关键方向。

从公司战略看,中科曙光依托“高端计算+云计算”的产业生态,液冷方案的落地既能提升自身数据中心(全国50多个城市部署云计算中心)的运营效率,降低能耗成本;也能为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高端客户提供**“计算硬件+冷却方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与附加值。

二、液冷方案落地进展与技术储备

截至2025年9月,公开渠道未查询到中科曙光液冷方案的最新落地案例[1],但结合公司技术积累与业务布局,其液冷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具备以下支撑:

  1. 技术基础:公司在高端计算领域拥有30余年经验,核心产品(如“曙光星云”超算)的散热设计已积累了丰富的热管理经验,为液冷方案的研发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
  2. 场景需求:公司自身运营的云计算中心面临“高功耗、高散热”压力,液冷方案的内部测试与应用是大概率事件;同时,科研院所(如中科院系机构)、金融机构(如证券交易所的高频交易系统)等核心客户对高性能计算的冷却需求迫切,为液冷方案的市场化推广提供了应用场景。
  3. 产业协同:中科曙光与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厂商保持深度合作,液冷方案可与高端芯片(如GPU、CPU)的功耗特性适配,形成“芯片+硬件+冷却”的协同优势。

三、财务支撑与业绩影响

从2025年中报数据看,中科曙光的财务状况为液冷方案的落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 营收与利润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8.50亿元(同比增长约15%,基于2024年同期营收推测),净利润7.02亿元(同比增长24.6%)[0],主营业务的稳健增长为研发投入与新技术商业化提供了现金流支撑。
  • 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23.71万元(占营收的0.14%),虽占比不高,但公司的研发重点集中在高端计算的核心架构(如芯片、操作系统),液冷作为应用层技术,可依托现有研发体系快速推进。
  • 成本控制:液冷方案的落地将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PUE每降低0.1,每兆瓦年节约电费约100万元),长期来看能提升公司云计算业务的毛利率。

四、市场影响与股价表现

从股价表现看,中科曙光近30天股价呈现回调趋势(10日均价91.11元,1日均价82.44元)[0],主要受市场对“算力板块”的短期回调影响,但公司基本面稳健,液冷方案作为未来增长点,未被市场充分定价:

  • 短期:若液冷方案落地并实现客户订单,将成为股价的催化因素,推动股价反弹;
  • 长期:液冷技术的普及将提升公司在高性能计算与数据中心领域的竞争力,支撑股价长期增长。

五、风险提示

  1. 落地进度不及预期:液冷方案的商业化需要客户对新技术的认可,若推广进度滞后,将影响业绩贡献;
  2. 市场竞争加剧:华为、浪潮信息等竞争对手也在布局液冷技术,市场份额争夺可能加剧;
  3. 技术迭代风险:液冷技术(如浸没式、冷板式)仍在快速发展,若公司技术路线选择失误,可能丧失竞争优势。

结论

中科曙光凭借“高端计算+云计算”的产业生态,液冷方案的落地具备技术、场景与财务支撑。虽当前未披露具体落地案例,但长期来看,液冷技术将成为公司提升竞争力、拓展附加值的重要抓手。投资者可关注公司后续的技术推广进展与客户订单情况,作为判断其长期价值的关键指标。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