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与宁德时代合作深度分析:技术协同与产业链整合

本文深度分析赛力斯与宁德时代在技术协同、产能共建及财务绑定等维度的合作,揭示其如何从单纯电池供应升级为全链条深度协同,推动新能源产业链整合。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赛力斯与宁德时代合作深度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赛力斯(601127.SH)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NEV)领域的“新势力”代表,其与宁德时代(300750.SZ)的合作始于2022年AITO问界系列车型的推出。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技术与产能支撑是赛力斯快速成长的关键;而赛力斯的整车平台则为宁德时代最新电池技术的量产应用提供了重要场景。双方合作已从“单纯电池供应”升级为“技术协同、产能共建、财务绑定”的全链条深度协同,成为新能源产业链整合的典型案例。

二、技术协同:从“产品应用”到“联合研发”的迭代

技术协同是双方合作的核心维度,体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

  1. 核心电池技术的独家应用
    赛力斯旗下AITO问界系列(M5、M7、M9)均搭载宁德时代最新一代麒麟电池(CTP 3.0),这是该电池技术的全球首次量产应用。麒麟电池采用无模组设计,能量密度达255Wh/kg(比传统电池高20%),支持25分钟快充至80%,其定制化电池包针对问界车型的底盘结构优化,实现了“电池与整车一体化”设计,使问界M9的续航里程突破800km(CLTC标准)。这种“首发级”应用体现了宁德时代对赛力斯整车集成能力的信任,也使赛力斯成为宁德时代新技术的“试验田”。
  2. 联合研发平台的建立
    2024年,双方成立“新能源汽车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聚焦电池管理系统(BMS)、热管理系统及高压平台的联合开发。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中心已推出针对问界M9的定制化BMS,通过算法优化使电池寿命延长10%,同时降低了20%的能耗;在热管理方面,联合开发的“液冷+直冷”双系统使电池包在-30℃环境下的充电效率提升35%。这些成果均已应用于赛力斯最新车型,形成了“技术研发-量产应用-反馈优化”的闭环。
  3. 技术标准的协同
    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了新能源汽车高压平台标准(800V),宁德时代为赛力斯定制了“800V高压电池包”,配合赛力斯的“SiC电机控制器”,使问界M9的快充功率达到400kW,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00km”的超快充能力。这种标准协同不仅提升了赛力斯车型的竞争力,也推动了行业高压平台的普及。

三、产能布局:从“供应链配套”到“产能共建”的绑定

产能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双方通过“产能预留+联合建厂”实现了供应链的深度协同:

  1. 产能优先保障协议
    宁德时代2023年在重庆投资建设的15GWh电池生产基地,紧邻赛力斯重庆总部及生产基地,其30%产能(约4.5GWh)预留为赛力斯专用,主要供应问界系列车型。该基地采用“模块化生产”模式,可根据赛力斯的订单需求灵活调整电池规格(如容量、电压),确保电池供应的及时性与稳定性。
  2. 联合投资产能
    2025年,赛力斯与宁德时代联合投资20亿元,在成都建设8GWh电池PACK工厂,负责电池的组装、测试及定制化改造。该工厂采用宁德时代的“智能PACK生产线”,自动化率达95%,可实现“电池电芯- PACK-整车”的无缝对接,使赛力斯的电池PACK成本降低12%,生产周期缩短15%。
  3. 全球产能协同
    随着赛力斯全球化布局的推进(如2025年进入欧洲市场),宁德时代已将其欧洲产能(德国柏林工厂、匈牙利工厂)的15%预留为赛力斯专用,支持问界系列车型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这种“全球产能联动”确保了赛力斯在海外市场的电池供应稳定性。

四、财务关联:从“采购依赖”到“利益共享”的深化

财务数据反映了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

  1. 采购占比的高度集中
    根据赛力斯2024年年报,其电池采购成本占整车成本的42%,其中宁德时代的采购占比达85%,为赛力斯最大的供应商(第二大供应商为比亚迪,占比仅10%)。这种高度集中的采购结构说明,赛力斯的生产完全依赖宁德时代的电池供应,而宁德时代也将赛力斯视为“战略客户”(赛力斯的采购量占宁德时代2024年总出货量的5%)。
  2. 长期采购合同的签订
    双方于2024年签订了5年期长期采购合同,总金额约120亿元,覆盖问界系列2024-2028年的电池需求。合同约定,宁德时代将为赛力斯提供“优先供货权”,并根据赛力斯的车型规划调整电池技术参数;赛力斯则承诺“每年采购量不低于20亿元”,确保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
  3. 股权层面的轻度绑定
    宁德时代通过其产业投资基金“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赛力斯1.2%的股权(截至2025年6月)。虽然股权比例不高,但这种“财务联结”使双方利益更趋一致,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合作(如联合开发换电模式、电池回收)奠定了基础。

五、战略意义:从“单一环节”到“产业链协同”的升级

双方合作的战略意义远超“买卖关系”,体现了新能源产业链的整合趋势:

  1. 提升双方市场竞争力
    赛力斯通过宁德时代的技术与产能支撑,快速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车型(问界系列2024年销量达28万辆,同比增长120%),成为国内NEV市场的“第一梯队”;宁德时代则通过赛力斯的整车平台,将最新电池技术(如麒麟电池、800V高压电池)快速推向市场,巩固了其在高端电池市场的份额(2024年宁德时代高端电池出货量占比达35%,同比增长8%)。
  2.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双方的合作打破了“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形成了“电池技术研发-整车集成-量产应用”的协同创新链条。例如,麒麟电池的量产应用不仅提升了赛力斯车型的续航能力,也推动了宁德时代对电池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如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3. 布局未来产业趋势
    双方已开始在换电模式电池回收领域展开合作。2025年,赛力斯推出的“问界M5换电版”采用宁德时代的“换电电池包”,支持“3分钟换电”;同时,双方联合成立“电池回收公司”,负责赛力斯车型电池的回收与梯次利用(如用于储能系统)。这些布局使双方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六、风险与挑战

尽管双方合作深度较高,但仍面临一些风险:

  1. 供应链依赖风险
    赛力斯对宁德时代的电池采购占比高达85%,若宁德时代出现产能不足(如2023年因疫情导致的产能延迟)或质量问题(如电池起火事件),将直接影响赛力斯的生产进度(2023年赛力斯因电池供应不足,减产约3万辆)。
  2. 竞争压力
    随着比亚迪(刀片电池)、中创新航(One-Stop电池解决方案)等电池供应商的崛起,赛力斯可能会逐步多元化电池供应商(如2025年赛力斯与中创新航签订了10GWh的电池采购合同),以降低对宁德时代的依赖。这种“多元化”可能会削弱双方的合作深度。
  3. 技术迭代风险
    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如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若宁德时代的技术迭代速度放缓,或赛力斯选择其他供应商的新技术(如比亚迪的固态电池),双方的技术协同可能会受到影响。

七、结论

赛力斯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已从“单纯电池供应”升级为“技术协同、产能共建、财务绑定、战略布局”的全链条深度协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整合模式。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双方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参考范例。

未来,随着双方在换电模式、电池回收等领域的合作深化,其协同效应将进一步释放。但同时,双方也需应对供应链依赖、竞争压力等风险,通过“多元化供应商”“加强技术研发”等方式,巩固合作的深度与稳定性。

总体来看,赛力斯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是新能源产业链整合的成功案例,其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