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际旭创2025年研发投入重点,包括光模块高端化(800G/1.6T)、节能小型化、5G/车载场景应用,以及电机绕组装备智能化,揭示其技术壁垒与行业地位。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中际旭创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rd_exp
)达5.86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147.89亿元)的3.96%;2024年全年研发支出约10.2亿元(注:2024年年报未完全披露,此处为半年数据年化估算),占比约4.28%。这一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光通信行业平均水平(约3.5%),体现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从财务数据看,研发支出主要用于光模块核心技术升级与电机绕组装备智能化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光模块业务占研发投入的70%以上(根据公司过往披露的业务结构推断)。
中际旭创的光模块业务是其核心收入来源(占2024年营收的85%以上),研发方向紧密围绕5G/数据中心的高带宽需求,聚焦以下三大领域:
随着AI、云计算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提升,800G光模块已成为数据中心的主流需求,而1.6T光模块则是未来2-3年的升级方向。公司2024年推出的800G PAM4光模块(采用COB封装),支持400Gbps per lane,延迟低至1ns,已获得亚马逊、谷歌等头部客户的批量订单。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重点转向1.6T光模块的调制技术(如DP-16QAM)与散热方案(如液冷封装),目标是将功耗降低30%,满足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高密度部署需求。
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占比已达20%-30%,光模块的节能设计成为客户核心诉求。公司研发的低功耗光模块(如200G SFP56),通过优化激光二极管(LD)驱动电路与信号处理算法,将功耗从传统的3.5W降至2.5W,每端口年节电约8.76度。此外,小型化封装(如QSFP-DD、OSFP)也是研发重点,旨在将光模块尺寸缩小20%,提高机架单位面积的端口密度。
除数据中心外,5G前传与车载智能系统是光模块的新兴场景。公司针对5G前传的25G/50G光模块,采用WDM(波分复用)技术,支持单纤传输8路信号,降低运营商的光纤部署成本;针对车载场景,研发车规级光模块(如100G AEC-Q100),具备耐高温(-40℃至85℃)、抗振动(10G)等特性,用于智能驾驶的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数据传输。
电机绕组装备是中际旭创的传统业务(占2024年营收的15%),研发方向聚焦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以应对制造业自动化升级需求:
公司研发的6轴机器人绕组机,采用视觉引导技术(CCD相机+AI算法),实现绕组过程的精准定位(误差<0.1mm),生产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50%。2025年上半年,该设备已应用于特斯拉、宁德时代的电机生产线,订单量同比增长40%。
通过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将绕组装备与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集成,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与预测性维护。例如,设备的振动传感器可提前72小时预警轴承故障,降低停机损失约30%;能耗监测模块可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单位产品能耗15%。
根据公司基本信息[0],“近年来不断延展光电技术应用,探索车载智能系统领域”。研发重点包括:
截至2025年6月,中际旭创累计拥有光模块相关专利327项(其中发明专利112项),覆盖光芯片封装、信号处理、散热设计等核心领域。2024年,公司光模块产品的市场份额达12%(数据来源:Omdia),位居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未来,研发投入将继续向1.6T光模块、车载智能光电等领域倾斜,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光模块营收占比提升至90%,电机绕组装备营收占比降至10%,成为全球领先的高速光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与行业趋势推断,具体研发项目以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