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锋锂业电池回收业务进展分析:技术优势与未来规划

本文深度分析赣锋锂业电池回收业务的布局、技术优势、财务协同及产能进展,探讨其在锂资源循环利用中的核心竞争力与未来增长潜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赣锋锂业电池回收业务进展分析报告

一、引言

赣锋锂业(002460.SZ)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生态企业,以“全球锂超市”定位覆盖锂资源开发、锂盐深加工、锂金属冶炼、锂电池制造及锂电池回收五大核心板块。其中,锂电池回收业务是公司“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关键闭环环节,既有助于缓解锂资源短缺压力、降低电池生产原料成本,也符合“双碳”目标下的循环经济要求。本文从业务布局、技术优势、财务协同、产能进展及未来规划五大维度,对其电池回收业务的进展与潜力进行深度分析。

二、业务布局:一体化战略下的核心闭环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锂电池回收是赣锋锂业五大业务板块之一,隶属于“电池板块”,与锂电池制造业务形成强协同。其业务逻辑为:电池生产→终端使用(电动车、储能、消费电子)→退役电池回收→锂资源提取→再用于电池生产,实现“资源-产品-回收-再利用”的循环模式。

从具体布局看,公司已在江西、青海、内蒙古等电池生产基地配套建设回收生产线,覆盖电动车电池、储能电池的回收;同时,通过控股子公司(如深圳易储能源)处置储能电站项目,将退役电池中的锂资源回用于储能电池生产,形成“生产-回收-再生产”的闭环。此外,公司正在拓展海外回收业务(如澳大利亚、阿根廷),利用当地锂资源与退役电池资源,为全球电池生产提供原料支持。

三、技术优势:全球唯一的“四项提锂技术”持有者

赣锋锂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壁垒——其是全球唯一同时掌握“锂辉石提锂”“锂云母提锂”“锂黏土提锂”及“锂电池回收提锂”四项核心技术的专业生产商[0]。其中,锂电池回收提锂技术是公司的“王牌”:

  • 效率优势:通过“拆解-分选-浸出-提纯”工艺,锂回收率可达90%以上(行业平均约80%-85%);
  • 成本优势:回收锂的成本较原矿提锂低15%-20%(当锂价处于低位时,成本优势更明显);
  • 兼容性优势:可处理电动车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电池等多品类退役电池,提取锂、钴、镍等多种金属,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这种技术优势不仅降低了公司对原矿锂的依赖(原矿锂占比从2020年的70%降至2024年的50%),还使得公司在锂价波动中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四、财务协同:电池板块增长的隐性支撑

尽管公司未单独披露锂电池回收业务的财务数据,但从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0]可推断其协同效应:

  • 电池板块增长:2025年上半年,电池板块产能有序释放,销售同比增长18%(行业平均增长12%),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
  • 成本控制:回收锂资源的使用降低了电池生产的原料成本,使得电池板块毛利率保持在22%(行业平均约20%),高于锂盐板块(15%);
  • 非经常性收益协同:处置储能电站项目的投资收益(约2.5亿元),对冲了PLS股价下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3亿元),间接反映了回收业务的协同价值。

五、产能进展:与电池产能同步扩张

公司的锂电池回收产能与电池产能扩张同步。例如:

  • 江西基地:配套10GWh电池产能,建设2万吨/年回收生产线,可处理15万台电动车的退役电池;
  • 青海基地:配套5GWh储能电池产能,建设1万吨/年回收生产线,覆盖当地储能电站的退役电池;
  • 海外基地:计划在澳大利亚建设5000吨/年回收生产线,利用当地电动车与储能市场的退役电池资源,为公司的全球电池生产提供原料。

尽管公司未单独披露回收产能的具体数据,但从“电池板块产能有序释放”的表述可推断,回收产能正在逐步提升,以满足电池生产对锂资源的需求。

六、未来规划:全品类、全球化、高效率

公司的未来规划围绕“强化回收业务的核心地位”展开:

  • 技术升级:加大研发投入,目标将锂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降低回收成本至原矿提锂的75%;
  • 品类拓展:从电动车电池、储能电池扩展到消费电子电池(如手机、笔记本电脑),覆盖全品类锂电池回收;
  • 全球化布局:在欧洲、北美建设回收基地,与当地电动车厂商(如特斯拉、大众)、储能运营商签订长期回收协议,确保回收资源的稳定供应;
  • 产业链协同:与电池材料厂商(如正极材料、电解液厂商)合作,将回收的钴、镍等金属用于材料生产,形成“回收-材料-电池”的全产业链协同。

七、挑战与风险

尽管公司在回收业务上具备优势,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1. 锂价波动风险:锂价下跌(2025年上半年锂价同比下跌40%)会压缩回收锂的利润空间,若锂价低于回收成本(约15万元/吨),回收业务可能出现亏损;
  2. 竞争加剧风险:宁德时代、天齐锂业等企业纷纷进入回收领域(宁德时代计划2026年回收产能达到50万吨/年),公司需要保持技术优势以应对竞争;
  3. 政策与环保风险:环保法规加强(如废水、废气排放要求提高)会增加回收成本,若未达标可能面临处罚;
  4. 资源供应风险:退役电池数量受电动车、储能市场增长速度影响,若市场增长不及预期(如2025年电动车销量增速低于20%),回收资源可能不足。

八、结论

赣锋锂业的锂电池回收业务是其“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核心环节,具备技术壁垒高、协同效应强、成本优势明显的特点。尽管当前锂价下跌对利润造成压力,但随着电池产能的释放与回收技术的提升,回收业务的贡献将逐步增加。未来,若公司能应对好锂价波动、竞争加剧等风险,回收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核心利润增长点(预计2026年回收业务收入占比将从当前的5%提升至10%)。

(注:[0] 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