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安科生物2025年中期财务表现及生长激素水针剂研发进展,探讨其市场前景与潜在收益,助力投资者把握生物医药行业机遇。
安科生物(300009.SZ)是中国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以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核心产品涵盖重组人干扰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系列、体外诊断试剂等领域[0]。作为公司主导产品之一,生长激素业务是其收入与利润的重要来源,主要产品包括粉针剂(如“安苏萌”),并长期致力于水针剂等新型剂型的研发与产业化。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肿瘤精准治疗技术及产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高端研发平台,为生长激素等生物制品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0]。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9,582万元(占总营收的7.42%),较2024年同期增长11.62%,主要用于生长激素新剂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等核心管线的推进[2]。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2.92亿元,同比增长1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较2024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2]。其中,生物制品板块(含生长激素、干扰素)收入占比约65%,是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尽管未披露生长激素业务的单独营收数据,但结合公司“主导产品为重组人干扰素和重组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的定位[0],以及生物制品板块的高占比,推测生长激素业务收入约4.2亿元(按生物制品板块收入的65%估算),同比增长约18%,高于整体营收增速。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9,582万元,同比增长11.62%,主要用于生长激素水针剂的临床研究与工艺优化[2]。同期,销售费用率(30.6%)较2024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5.89%)基本持平,显示公司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保持了费用的有效控制。
公司早在2018年便启动了生长激素水针剂的研发,目标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水针剂(如每周一次给药),以提升患者依从性并降低注射频率。截至2025年中期,该管线处于Ⅲ期临床试验后期(根据公司过往公告及研发投入方向推测),主要针对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特发性矮小症(ISS)等适应症。
公司生长激素水针剂采用重组DNA技术,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生产,具有纯度高、活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此外,公司在长效化技术(如PEG修饰、融合蛋白)方面的积累,有望使水针剂的半衰期延长至7-10天,优于传统粉针剂(每日一次),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约120亿元,其中水针剂占比约45%,且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若公司水针剂于2026年获批上市,预计可占据5%-8%的市场份额,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6-10亿元,成为公司未来3-5年的核心增长引擎。
生长激素水针剂的Ⅲ期临床试验需招募大量患者,若入组进度缓慢或数据未达预期,可能导致上市时间延迟。
目前,国内生长激素市场已有金赛药业(水针剂龙头)、诺和诺德(进口产品)等玩家,公司水针剂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生物制品的注册审批政策可能发生变化,如要求更严格的临床数据或生产标准,可能增加研发成本与时间。
安科生物作为国内生长激素领域的领先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与技术储备,有望在2026年推出生长激素水针剂,进一步巩固其在生物制品板块的优势。2025年中期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整体营收与利润保持稳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为水针剂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水针剂的上市,公司生长激素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30%以上,推动整体营收突破20亿元大关。同时,长效水针剂的推出将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力,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点。
(注:本报告中生长激素水针剂的研发进展为基于公司公开信息及行业惯例的合理推测,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