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24年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低于成本的原因,探讨供需失衡、产能过剩及需求放缓的影响,预测价格见底时间及投资建议。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动力型磷酸铁锂(以下简称“LFP”)价格呈现持续单边下跌态势。根据公开市场数据,2024年四季度LFP均价已跌至0.6-0.7元/Wh(对应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约8-10万元/吨),而行业平均成本约为0.7-0.8元/Wh(含原材料、加工及人工成本),部分中小企业的成本甚至高于0.8元/Wh。这意味着,当前市场价格已低于多数企业的边际成本,行业整体处于**“价格低于成本”的亏损区间**。
从价格走势看,LFP价格下跌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供给过剩。2022-2023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增长,LFP产能迎来爆发式扩张:国内主要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的LFP产能从2022年的约300GWh增至2024年的约800GWh,而同期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从2022年的60%放缓至2024年的25%,需求增长不及产能扩张速度,导致供需缺口由正转负(2024年产能利用率约60%)。
LFP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前期市场对需求的过度预期。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增长(全球销量约1000万辆)带动LFP需求激增,企业普遍加大产能投入。但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2023年全球销量约1300万辆,增速30%;2024年约1600万辆,增速23%),而产能仍在持续释放(2024年新增产能约200GWh),导致供需失衡加剧。
此外,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CR5约60%),中小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以价换量”策略,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例如,2024年部分中小企业的LFP报价已降至0.6元/Wh以下,而其成本约为0.75元/Wh,单Wh亏损约0.15元。
LFP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约70%(其中锂矿约40%、磷酸铁约20%、正极材料约10%)。2023年以来,锂矿价格(碳酸锂)从2022年的50万元/吨高位跌至2024年的8-10万元/吨,带动LFP成本下降约0.3元/Wh(从2022年的1.0元/Wh降至2024年的0.7元/Wh)。但同期LFP价格下跌幅度更大(从2022年的1.2元/Wh降至2024年的0.6元/Wh),导致成本与价格的倒挂。
此外,加工成本(如电池组装、人工)并未随原材料价格下跌而同步下降,部分企业因产能利用率低(如低于50%),固定成本分摊增加,进一步推高了单位成本。
LFP的需求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约占70%)和储能(约占30%)。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补贴退坡、消费者需求饱和(如中国市场渗透率已达36%)等问题,销量增速放缓,导致LFP需求增长乏力。
储能市场虽然保持高增长(2024年全球储能装机量约150GWh,增速50%),但由于储能电池的价格敏感度更高(客户更关注成本),企业为抢占储能市场,不得不降低LFP价格,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
LFP价格见底需要供给端产能出清与需求端复苏的共同作用,具体信号包括:
当前行业产能利用率约60%,若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行业盈亏平衡点),则说明供给过剩问题得到缓解。这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因亏损而退出市场,或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能。例如,2024年下半年,已有部分中小企业(如某江苏LFP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停止生产,产能出清开始显现。
新能源汽车方面,若2025年全球销量增速能回升至30%以上(如中国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0%,海外市场(欧洲、东南亚)增长加速),则LFP需求将增加约200GWh,拉动价格回升。
储能方面,若全球储能装机量保持50%以上的增速(如美国IRA法案、欧洲REPowerEU计划推动储能需求增长),则储能对LFP的需求占比将提升至40%以上,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锂矿价格已跌至8-10万元/吨的底部区间(全球锂矿产能约80万吨/年,需求约70万吨/年),若锂矿价格稳定,LFP成本将保持在0.7元/Wh左右,形成价格支撑。若价格进一步下跌至0.6元/Wh以下,多数企业将面临亏损,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中国政府出台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支持锂电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整合,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减少无序竞争。例如,2024年工信部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限制了中小企业的产能扩张。
综合以上分析,动力型LFP价格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见底,具体时间取决于以下因素:
对于投资者而言,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这些企业具有规模优势(产能利用率高)、技术优势(如宁德时代的CTP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成本控制能力(如宁德时代的锂矿资源布局),能够在价格战中存活并抢占市场份额。此外,储能领域的LFP企业(如派能科技、亿纬锂能)也值得关注,因为储能需求增长将成为未来LFP需求的主要驱动力。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及行业协会数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