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航天宏图卫星业务收入占比,探讨其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壁垒及行业定位,推测卫星业务或占公司收入50%以上,并展望未来增长潜力。
航天宏图(688066.SH)是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商,致力于卫星应用软件国产化、行业应用产业化及应用服务商业化。作为科创板“遥感卫星第一股”,公司已形成“上游自主数据—中游自主平台—下游规模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核心业务覆盖卫星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行业应用全流程,是国内首家实现遥感卫星领域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上市公司。
公司于2023年成功发射“女娲星座”首发卫星“宏图一号”,该卫星搭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具备高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的数据获取能力,为公司提供了自主可控的SAR实时数据源。这一举措打破了国内遥感数据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公司卫星业务的核心壁垒。
公司研发的PIE-Engine遥感云服务平台是国内领先的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支持多源卫星数据(包括“宏图一号”的SAR数据)的快速处理、存储及分发。平台整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数据分析服务,是连接上游数据与下游应用的关键枢纽。
公司的卫星业务下游应用涵盖政府、军队、企业三大领域,具体包括:
尽管公司未在公开财务数据中单独披露卫星业务收入占比,但通过业务布局、技术壁垒及行业定位可推测,卫星业务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占比或超过50%(注:该比例为基于业务结构的合理推测,具体数据需以公司未来财报披露为准)。
公司是国内唯一覆盖“卫星发射—数据采集—平台处理—行业应用”全产业链的遥感卫星服务商,这种模式使得公司能够实现数据闭环:上游“宏图一号”卫星提供自主数据,中游PIE-Engine平台处理数据,下游直接向客户输出应用解决方案。这种一体化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数据的时效性和安全性,增强了客户粘性。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数据来源:券商API),公司总收入为2.897亿元,其中研发投入为4279.86万元(占比约14.77%)。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卫星技术升级(如“女娲星座”后续卫星研发)及PIE-Engine平台优化,说明公司将资源集中于卫星业务的核心环节。结合行业惯例(遥感卫星企业核心业务占比通常超过50%),推测公司卫星业务收入占比或在50%以上。
指标 | 金额(万元) | 同比变化 |
---|---|---|
总收入 | 28,973.56 | - |
净利润 | -24,852.86 | - |
研发投入(rd_exp) | 4,279.86 | + |
研发投入占比 | 14.77% | + |
公司2025年半年报净利润亏损,主要原因包括:
尽管短期亏损,但卫星业务的长期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公司计划发射“女娲星座”后续卫星,逐步形成高分辨率、多模态的卫星星座,提升数据获取能力,扩大数据服务的覆盖范围。
PIE-Engine平台将持续优化,增加AI分析、实时监控等功能,推出更多订阅式服务,提升平台的商业化水平。
公司将重点拓展环保、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行业应用收入占比。
尽管公司未公开卫星业务收入占比,但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壁垒及行业定位可推测,卫星业务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占比或超过50%。随着卫星星座的完善、平台商业化进程的加速及行业应用的拓展,卫星业务收入将持续增长,成为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
建议: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信息,卫星业务收入占比为合理推测,具体数据需以公司未来财报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