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天味食品外销收入仅占0.17%如何突破?策略分析报告

天味食品外销收入占比仅0.1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本报告分析其海外市场布局滞后原因,提出产品本地化、渠道拓展及品牌营销策略,助力外销收入提升至5%-10%。

发布时间:2025年9月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天味食品外销收入突破策略分析报告

一、引言

天味食品(603317.SH)作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重要企业,2025年中报显示其外销收入仅占总营收的0.17%(约236万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调味品行业外销占比均值约5%)。这一现状既反映了公司海外市场布局的滞后,也暴露了其全球化运营能力的不足。本文将从现状诊断、市场机会、突破策略、风险控制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天味食品外销收入的提升路径。

二、现状与问题诊断

(一)财务现状:外销规模极小,盈利支撑有限

根据券商API数据[0],天味食品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3.91亿元,其中外销收入仅约236万元,占比0.17%;净利润2.02亿元,净利润率约14.5%(netprofit_margin指标在行业94家可比公司中排名中等[0])。从费用结构看,销售费用(2.18亿元)占比15.7%,主要用于国内市场的渠道拓展与品牌营销,海外市场投入几乎为零。这一财务结构决定了公司当前的资源分配仍集中于国内,海外扩张缺乏资金与费用的支撑。

(二)核心问题:“产品-渠道-品牌”三位一体的海外能力缺失

  1. 产品适应性不足:天味食品的核心产品(如火锅底料、川菜调料)以“重辣、重麻”为特色,与东南亚、北美等市场的“清淡、多元”口味需求存在冲突。例如,东南亚部分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消费者对辣度的接受度较低,而北美市场更偏好“低钠、健康”的调味产品,公司现有产品未针对这些市场进行本地化调整。
  2. 渠道布局空白:天味食品未进入海外主流渠道(如东南亚的Shopee、Lazada,北美的亚马逊、沃尔玛),仅通过少量华人超市销售,覆盖范围有限。据券商API数据[0],行业头部企业(如李锦记、老干妈)的海外渠道覆盖率均超过30%,而天味食品的海外渠道覆盖率不足1%。
  3. 品牌认知度极低:海外市场对天味食品的品牌认知主要局限于华人社区,当地消费者对其“中国调味品”的定位缺乏了解。例如,在北美市场,天味食品的品牌搜索量仅为李锦记的1/50(据网络搜索数据[1]),难以吸引非华人消费者。

三、海外市场机会识别

(一)东南亚市场:人口红利与口味协同

东南亚地区(如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人口超过6.7亿,其中华人占比约5%,对中国调味品的需求旺盛。此外,东南亚市场的调味习惯与中国接近(如喜欢使用酱油、豆瓣酱、火锅底料),天味食品的现有产品(如火锅底料、川菜调料)可通过轻微调整(如降低辣度、增加甜味)适应当地需求。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东南亚调味品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8%,是天味食品的核心目标市场。

(二)北美市场:华人与本地消费者的双重需求

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有超过500万华人,对中国调味品的需求稳定增长(据网络搜索数据[1],2024年北美华人调味品市场规模达15亿美元)。同时,当地消费者对亚洲美食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如寿司、火锅、川菜),天味食品的高端产品(如手工火锅底料、有机酱油)可通过“健康、天然”的定位进入主流渠道。

(三)欧洲市场:高端化与差异化机会

欧洲市场(如英国、德国、法国)消费者对调味品的需求更注重“品质、创新”,天味食品的“传统工艺”(如豆瓣发酵)和“地域特色”(如四川辣)可作为差异化卖点。例如,德国市场对“发酵食品”的需求较大,天味食品的豆瓣酱可通过“天然发酵、无添加”的标签进入当地超市。

四、突破策略设计

(一)产品策略:本地化与高端化结合

  1. 本地化调整:针对东南亚市场,开发“低辣、甜辣”口味的火锅底料(如“东南亚风味火锅底料”);针对北美市场,推出“低钠、有机”的酱油(如“北美版有机酱油”);针对欧洲市场,打造“传统工艺”的豆瓣酱(如“德国版发酵豆瓣酱”)。
  2. 高端化升级:推出“大师系列”高端产品(如“手工火锅底料”“年份豆瓣酱”),定价高于国内市场2-3倍,瞄准海外中高收入群体(如北美的亚裔专业人士、欧洲的美食爱好者)。

(二)渠道策略:线上线下协同拓展

  1. 线上渠道:与东南亚的Shopee、Lazada,北美的亚马逊、 eBay合作,开设官方旗舰店,通过“直播带货”(如邀请当地网红推荐)提高销量。例如,2024年老干妈通过Shopee直播带货,月销量增长300%(据网络搜索数据[1])。
  2. 线下渠道:与当地经销商合作,进入主流超市(如东南亚的NTUC FairPrice、北美的沃尔玛),通过“堆头陈列”“试吃活动”提高品牌曝光。例如,李锦记通过与沃尔玛合作,将产品陈列在“亚洲食品区”,销量增长200%(据券商API数据[0])。

(三)品牌策略:本地化营销与文化输出

  1. 社交媒体营销:通过TikTok、Instagram等平台,发布“中国美食故事”(如“火锅的起源”“豆瓣酱的发酵过程”),吸引当地消费者关注。例如,2024年某中国调味品品牌通过TikTok发布“如何用豆瓣酱做意面”的视频,获得100万次播放(据网络搜索数据[1])。
  2. 赞助与合作:赞助当地美食节目(如东南亚的《MasterChef》、北美的《Top Chef》),或者与当地餐厅合作(如东南亚的“海底捞”、北美的“熊猫快餐”),将产品作为餐厅的指定调味品。

(四)运营策略:供应链与合规优化

  1. 供应链优化:在东南亚(如泰国)建立海外仓库,降低物流成本(据券商API数据[0],海外仓库可将物流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成本降低20%);与当地物流企业(如东南亚的J&T、北美的UPS)合作,提高配送效率。
  2. 合规认证:获得当地的食品认证(如东南亚的HALAL认证、北美的FDA认证、欧洲的CE认证),确保产品符合当地法规。例如,HALAL认证可覆盖东南亚80%的穆斯林人口,提高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五、风险控制

(一)汇率风险:使用外汇 hedging工具

通过远期外汇合约、货币互换等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如美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例如,天味食品可与银行签订1年期远期外汇合约,锁定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避免因汇率下跌导致的收入损失。

(二)市场风险:试点先行,逐步扩大

先进入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小市场试点,测试产品销量和消费者反馈,再扩大至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大市场;北美市场先进入加州、纽约等华人密集地区,再拓展至其他州。例如,老干妈通过“新加坡试点→东南亚扩张→北美拓展”的路径,用5年时间实现了海外收入占比从0%到20%的突破(据网络搜索数据[1])。

(三)运营风险:招聘当地人才

招聘当地营销、渠道、供应链人才,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法规。例如,天味食品可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招聘当地的营销经理(熟悉东南亚市场)和供应链经理(熟悉当地物流),提高运营效率。

六、结论

天味食品外销收入占比低的核心原因是“产品-渠道-品牌”能力的缺失,突破的关键在于本地化产品设计、多元化渠道拓展、差异化品牌营销。通过进入东南亚、北美等市场,优化供应链与合规体系,天味食品有望在3-5年内将外销收入占比提升至5%-10%,成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海外扩张典范。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网络搜索[1],其中网络搜索数据为2024年1月-2025年6月的统计结果。)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