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味食品外销收入占比仅0.1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本报告分析其海外市场布局滞后原因,提出产品本地化、渠道拓展及品牌营销策略,助力外销收入提升至5%-10%。
天味食品(603317.SH)作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重要企业,2025年中报显示其外销收入仅占总营收的0.17%(约236万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调味品行业外销占比均值约5%)。这一现状既反映了公司海外市场布局的滞后,也暴露了其全球化运营能力的不足。本文将从现状诊断、市场机会、突破策略、风险控制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天味食品外销收入的提升路径。
根据券商API数据[0],天味食品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3.91亿元,其中外销收入仅约236万元,占比0.17%;净利润2.02亿元,净利润率约14.5%(netprofit_margin指标在行业94家可比公司中排名中等[0])。从费用结构看,销售费用(2.18亿元)占比15.7%,主要用于国内市场的渠道拓展与品牌营销,海外市场投入几乎为零。这一财务结构决定了公司当前的资源分配仍集中于国内,海外扩张缺乏资金与费用的支撑。
东南亚地区(如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人口超过6.7亿,其中华人占比约5%,对中国调味品的需求旺盛。此外,东南亚市场的调味习惯与中国接近(如喜欢使用酱油、豆瓣酱、火锅底料),天味食品的现有产品(如火锅底料、川菜调料)可通过轻微调整(如降低辣度、增加甜味)适应当地需求。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东南亚调味品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8%,是天味食品的核心目标市场。
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有超过500万华人,对中国调味品的需求稳定增长(据网络搜索数据[1],2024年北美华人调味品市场规模达15亿美元)。同时,当地消费者对亚洲美食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如寿司、火锅、川菜),天味食品的高端产品(如手工火锅底料、有机酱油)可通过“健康、天然”的定位进入主流渠道。
欧洲市场(如英国、德国、法国)消费者对调味品的需求更注重“品质、创新”,天味食品的“传统工艺”(如豆瓣发酵)和“地域特色”(如四川辣)可作为差异化卖点。例如,德国市场对“发酵食品”的需求较大,天味食品的豆瓣酱可通过“天然发酵、无添加”的标签进入当地超市。
通过远期外汇合约、货币互换等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如美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例如,天味食品可与银行签订1年期远期外汇合约,锁定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避免因汇率下跌导致的收入损失。
先进入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小市场试点,测试产品销量和消费者反馈,再扩大至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大市场;北美市场先进入加州、纽约等华人密集地区,再拓展至其他州。例如,老干妈通过“新加坡试点→东南亚扩张→北美拓展”的路径,用5年时间实现了海外收入占比从0%到20%的突破(据网络搜索数据[1])。
招聘当地营销、渠道、供应链人才,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法规。例如,天味食品可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招聘当地的营销经理(熟悉东南亚市场)和供应链经理(熟悉当地物流),提高运营效率。
天味食品外销收入占比低的核心原因是“产品-渠道-品牌”能力的缺失,突破的关键在于本地化产品设计、多元化渠道拓展、差异化品牌营销。通过进入东南亚、北美等市场,优化供应链与合规体系,天味食品有望在3-5年内将外销收入占比提升至5%-10%,成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海外扩张典范。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网络搜索[1],其中网络搜索数据为2024年1月-2025年6月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