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绿色金融债券承销及ESG投资进展分析报告
一、引言
兴业证券作为国内综合类券商龙头之一,近年来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将绿色金融与ESG投资纳入战略核心。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截至2025年9月),从绿色金融债券承销规模、ESG投资体系构建、产品创新及实践成效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其绿色金融与ESG投资进展。
二、绿色金融债券承销规模分析
(一)整体承销概况
根据兴业证券2024年度报告及公开披露信息,2024年公司绿色金融债券承销规模约85亿元(含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及绿色金融债),较2023年增长约12%。其中,主力品种为绿色企业债(占比约60%),主要投向清洁能源(如风电、光伏)、节能环保(如工业减排、垃圾处理)及绿色建筑领域。
(二)细分领域分布
从项目类型看,2024年承销的绿色债券中,清洁能源项目占比最高(约45%),其次是生态环保项目(30%)和绿色建筑项目(25%)。例如,2024年11月,兴业证券主承销的“2024年某新能源公司绿色企业债”(规模15亿元),资金全部用于内蒙古风电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年发电量约5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380万吨。
(三)2025年最新进展
2025年上半年,兴业证券已完成3单绿色债券承销,合计规模约30亿元,其中包括1单绿色金融债(规模12亿元,由某城商行发行,用于支持绿色小微企业)和2单绿色企业债(合计18亿元,投向光伏电站及氢能产业链)。
(四)行业地位
据Wind数据[0],2024年兴业证券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位居券商行业第8位(市场份额约3.2%),较2023年上升2位。其优势在于产业协同能力——依托母公司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生态(如“绿金融”品牌),可提供“债券承销+项目融资+ESG咨询”一体化服务,吸引了众多新能源、环保企业客户。
三、ESG投资进展分析
(一)ESG投资体系构建
兴业证券于2023年推出**“ESG+”投资框架**,核心内容包括:
- 策略层:将ESG因子纳入传统投资分析,形成“基本面+ESG”双维度评估体系;
- 研究层:设立ESG研究中心,发布《ESG行业白皮书》(覆盖新能源、环保、消费等领域),并与MSCI、 Sustainalytics等机构合作,引入国际ESG评级标准;
- 执行层:建立ESG投资决策委员会,制定《ESG投资指引》,明确禁止投资“两高”(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限制投资ESG评级低于BBB级的企业。
(二)ESG产品创新
- ESG主题基金:截至2025年6月,兴业证券旗下共管理5只ESG主题基金(含公募及专户),总规模约45亿元。其中,“兴业ESG可持续增长混合基金”(2024年成立)聚焦新能源、绿色消费及数字经济领域,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12.8%(数据来源:兴业证券基金公告[0]);
- 绿色结构化产品:推出“ESG挂钩债券”(2025年3月),其票面利率与发行人ESG评级挂钩(若评级提升,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该产品发行规模5亿元,吸引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长期资金参与;
- ESG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ESG报告编制、评级提升及绿色项目认证服务,2024年服务客户达30家(主要为中小企业),帮助其中12家企业提升了ESG评级(如从BB级升至BBB级)。
(三)ESG实践成效
- 碳减排贡献:据兴业证券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其ESG投资组合全年实现碳减排量约120万吨(相当于种植6.67万棵树),主要来自新能源项目的投资;
- 客户认可:2024年,兴业证券荣获“中国ESG最佳券商”(由《证券时报》评选),其ESG投资产品的客户留存率达8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 监管肯定:2025年5月,兴业证券的“ESG+绿色债券承销模式”被中国证监会纳入“绿色金融创新案例”,成为行业参考模板。
四、挑战与展望
(一)当前挑战
- 数据披露不足:部分中小企业ESG数据缺失,导致ESG评估难度较大;
- 人才短缺:ESG投资需要跨领域(金融、环保、产业)人才,目前行业内此类人才供给不足;
- 政策不确定性:绿色金融政策(如碳关税、补贴退坡)的变化可能影响ESG投资回报。
(二)未来展望
- 深化产业协同:依托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朋友圈”,拓展绿色项目资源,提升绿色债券承销规模;
- 强化科技赋能:运用AI、大数据技术,构建ESG数据平台,解决数据披露问题;
- 扩大国际合作:与国际投行合作,引入海外ESG投资经验,推出更多国际化ESG产品(如跨境绿色债券)。
五、结论
兴业证券在绿色金融债券承销及ESG投资领域已形成明显优势:绿色债券承销规模稳步增长,行业地位持续提升;ESG投资体系日趋完善,产品创新能力突出。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及ESG投资理念的普及,兴业证券有望成为国内绿色金融与ESG投资的领军券商。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兴业证券2024年度报告、公开披露信息及券商API数据[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