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海目星在锂电行业复苏背景下订单增长117.5%的可持续性,涵盖行业环境、业务结构、财务状况及技术产能,揭示其增长潜力与风险。
2025年以来,锂电行业复苏迹象明显,海目星(688559.SH)作为锂电激光及自动化设备供应商,披露订单增长117.5%。本文从行业环境、公司业务结构、财务状况、技术与产能支撑等维度,分析其订单增长的可持续性。
锂电行业受益于全球电动车(EV)与储能市场增长,2025年以来需求逐步回升。据券商API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EV销量同比增长28%,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45%,带动锂电设备需求修复。海目星作为锂电设备核心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切割、焊接设备),直接受益于行业复苏。
锂电设备行业竞争加剧,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头部企业占据约60%市场份额,海目星市场份额约5%(数据来源:券商API)。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中小厂商面临“订单获取”与“成本控制”双重压力,海目星的订单增长需警惕“低价竞争”或“客户集中”风险。
海目星主营业务覆盖锂电、光伏、消费电子、钣金加工四大领域,其中锂电设备占比约40%,光伏与消费电子各占25%,钣金加工占10%(数据来源:公司2024年年报)。多元化业务布局有助于对冲锂电行业波动,例如2025年光伏行业装机量同比增长35%,带动光伏激光设备订单增长,部分抵消了锂电业务的下滑。
海目星2025年订单增长117.5%,主要来自海外市场与新业务:
2025年上半年,海目星实现收入16.64亿元(同比下降58%),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转亏)。亏损主要源于:
海目星的核心技术为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与自动化集成技术,截至2024年末拥有专利217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研发投入占比约8%(2024年)。技术优势支撑其在“高精度激光焊接”“高速激光切割”等领域的竞争力,例如其锂电电池极片激光切割设备的切割精度(±0.02mm)优于行业平均水平(±0.05mm),满足高端客户需求。
海目星现有产能集中于深圳、江门、江苏、成都四大基地,2024年产能约为1000台/年(锂电设备)。2025年未披露产能扩张计划(数据来源:券商API),若订单持续增长,现有产能可能无法满足交付需求,需警惕“产能瓶颈”风险。
海目星2025年订单增长主要受益于行业复苏与多元化布局,但财务亏损与产能瓶颈是其可持续性的核心障碍。若公司无法改善盈利状况或扩张产能,订单增长可能难以持续转化为收入,需警惕“订单落地”风险。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与公司公告,未引用网络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