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免市内免税店政策预期与海外扩张进展分析

深度解析中国中免市内免税店政策预期及海外扩张进展,涵盖政策红利、市场布局、竞争挑战及未来展望,助您把握免税行业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2025年9月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中国中免(601888.SH)财经分析报告:市内免税店政策预期与海外扩张进展

一、引言

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免”)是国内免税行业的绝对龙头,业务涵盖免税、有税及旅游零售综合体,2022年通过香港上市(1880.HK)搭建了双融资平台。本文聚焦其核心关切:市内免税店政策预期海外扩张进展,结合行业趋势、公司战略及公开信息,展开深度分析。

二、市内免税店政策预期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现有框架

免税行业是中国消费升级与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政策导向始终围绕“扩大内需、提升旅游竞争力”。2020年以来,政策逐步放宽:

  • 离岛免税: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每人每年3万元提升至10万元(2020年),2023年进一步放宽邮寄送达、返岛提取等便利措施,推动海南成为全球最大离岛免税市场。
  • 市内免税:2023年,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试点市内免税店(如北京王府井免税店、上海陆家嘴免税店),允许国内居民在出境前购买免税商品(需凭护照和机票),打破了此前仅针对入境游客的限制。

中国中免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全牌照的免税运营商(覆盖离岛、市内、口岸、机上、邮轮等场景),占据国内免税市场80%以上份额,是政策红利的主要受益者。

(二)未来政策演变方向

结合行业专家预期及政府规划,市内免税店政策有望进一步深化:

  1. 扩大试点范围:预计2025年将新增杭州、成都、深圳等新一线城市作为市内免税店试点,覆盖更多旅游热门城市,提升国内居民免税购物的便利性。
  2. 放宽购买限制:可能降低出境门槛(如允许持电子签证或港澳通行证的居民购买),或扩大商品品类(如增加奢侈品、高端化妆品的配额),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3. 引入竞争机制:不排除允许外资免税企业(如Dufry、乐天)进入中国市内免税市场,但中国中免凭借渠道、供应链及政策资源优势,仍将保持主导地位。

三、海外扩张进展分析

(一)过往行动与当前布局

中国中免的海外扩张始于2021年,通过并购与自建双轮驱动:

  • 并购:2021年收购日上免税行(上海)有限公司的海外业务(包括日本、韩国的口岸免税店),快速切入亚洲市场。
  • 自建:2022年在香港开设首家海外市内免税店(位于尖沙咀),依托香港的国际旅游地位,测试海外运营模式。
  • 融资支持:202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募集资金约150亿港元,主要用于海外扩张及供应链升级。

(二)未来进展展望

结合公司战略(“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球化旅游零售商”),海外扩张的重点方向包括:

  1. 东南亚市场:泰国、越南等国旅游人数众多,且对中国游客依赖度高,中国中免可能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如泰国皇权免税),开设市内或口岸免税店。
  2. 欧洲市场:法国、意大利等国是奢侈品核心产地,中国中免可能通过并购(如收购当地小型免税运营商)进入,利用其供应链优势销售高端商品。
  3. 线上渠道:依托“中免集团”APP及海外电商平台(如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拓展海外消费者的线上免税购物渠道,提升品牌国际认知度。

(三)面临的挑战

  • 政策限制:部分国家(如日本、韩国)对免税商品的销售有严格规定(如额度、品类),需适应当地法规。
  • 竞争激烈:海外市场已有Dufry(全球第一)、乐天(亚洲领先)等巨头,中国中免需差异化竞争(如聚焦中国游客需求、提供中文服务)。
  • 供应链压力:海外商品的采购、运输及库存管理需建立完善的体系,避免出现断货或延迟交付的情况。

四、结论与展望

(一)政策预期

市内免税店政策将持续放宽,试点范围扩大、购买限制降低是主要方向,中国中免作为行业龙头,将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份额。

(二)海外扩张

海外扩张是中国中免的长期战略,短期内将聚焦东南亚及欧洲市场,通过并购与自建结合的方式快速切入,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三大免税运营商。

(三)风险提示

  • 政策风险:若免税牌照发放政策收紧,可能影响公司业务扩张。
  • 海外市场风险: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导致海外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 竞争风险:国内其他企业(如王府井、格力地产)进入免税行业,可能加剧市场竞争。

综上,中国中免凭借政策优势、供应链能力及全球化战略,有望在市内免税店及海外扩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长期发展潜力显著。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