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固收业务规模从2022年的680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01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2.5%。其信用研究能力行业排名第3,违约率仅0.1%,支撑业务稳健扩张。
富国基金作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头部机构(截至2025年6月,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1.8万亿元,行业排名前5),其固定收益(以下简称“固收”)业务是核心板块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及低利率环境下“稳收益”产品的受欢迎度提升,富国基金固收业务实现了稳步增长,同时其信用研究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为业务扩张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报告将从固收业务规模增长特征、信用研究能力框架两大维度展开分析。
根据富国基金2022-2024年年报及2025年半年报披露(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其固收类资产管理规模(FIAUM)呈现持续扩张态势:
从产品结构看,债券型基金是增长核心(2025年上半年规模占固收业务的55%),其中信用债基金、ESG债券基金及量化固收产品(如“富国量化稳健债券”)贡献了主要增量;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保持稳定(占比约30%),主要受益于银行渠道的持续引流;理财子公司产品(如富国理财的“固收+”系列)作为新兴板块,2025年上半年规模同比增长45%,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富国基金通过“传统+特色”产品布局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例如,2023年推出的“富国ESG信用债基金”,聚焦绿色债券、社会责任债券等领域,凭借ESG因子筛选与信用研究的结合,成立1年内规模突破50亿元;2024年推出的“富国量化固收增强基金”,运用机器学习模型优化信用利差策略,年化收益率较同类产品高1.2个百分点,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企业年金)。
渠道拓展与客户粘性提升:
富国基金与银行(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券商(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定制化产品+专属服务”提升渠道渗透率。例如,针对银行高净值客户推出的“固收+”定制产品,2025年上半年规模较年初增长30%;同时,通过“富国固收研究院”定期向渠道提供信用研究报告,增强了渠道对其产品的信任度。
市场环境与投资者需求变化:
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利率持续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2年末的2.9%降至2025年6月的2.5%),投资者对“低风险、稳收益”产品的需求增加。富国基金的固收产品(如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凭借“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特征,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核心选择,推动规模持续增长。
信用研究是固收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富国基金通过**“团队+框架+技术”**的三位一体体系,构建了领先的信用研究能力。
富国基金固收研究团队现有成员45人(截至2025年6月),其中核心研究员(从业经验超10年)占比约30%,均来自券商(如中信证券信用研究部)、银行(如工商银行总行信用审批部)或评级机构(如中诚信国际)。团队负责人具有20年信用研究经验,曾主导过多个大型企业债券发行的信用评估,对信用风险有深刻理解。
富国基金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研究框架,覆盖信用债、ABS(资产支持证券)、非标资产等各类固收品种:
富国基金管理的固收产品(如债券基金)历史违约率极低(截至2025年6月,近5年违约率为0.1%,远低于行业平均的0.5%),主要得益于其严格的信用筛选与风险控制:
根据银河证券2025年上半年发布的《公募基金信用研究能力评估报告》,富国基金信用研究能力排名行业第3(仅次于易方达、华夏基金),评分高达92分(满分100分)。报告指出,富国基金的“信用研究框架完善、量化模型有效、历史违约率控制出色”,是其固收业务的核心优势。
富国基金固收业务近年来实现了稳步增长,2022-2025年上半年规模从6,800亿元增至10,1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2.5%,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及市场需求变化。其信用研究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资深团队、完善框架、突出业绩”支撑了业务的扩张,第三方机构评价及历史违约率数据均显示其信用研究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资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及投资者对“稳收益”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富国基金凭借其在固收领域的规模优势与信用研究能力,有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