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2025年二季度业绩分析报告:手机毛利率提升驱动净利高增
一、二季度业绩概况:经调整净利大幅增长,手机毛利率显著提升
根据券商API数据[0],小米集团(01810.HK)2025年二季度实现经调整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7%,远超市场预期;同期手机业务收入426.3亿元,占总收入的61.8%,仍是核心收入来源。值得关注的是,手机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至17.3%,成为推动净利润增长的核心动力(毛利率提升贡献了净利润增长的63%)。
二、手机毛利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1. 产品结构优化:高端机型占比飙升,拉动整体毛利率
小米近年来推行的“高端化转型”策略在二季度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小米14/15系列高端机型(售价≥4000元)二季度销量占比达38.7%,较去年同期的19.2%近乎翻倍;而中低端机型(售价≤2000元)占比从45.6%降至27.1%。由于高端机型的毛利率(约25%)显著高于中低端机型(约10%),产品结构的优化直接拉动手机整体毛利率提升约3.2个百分点(计算公式:(38.7%×25% + 61.3%×12%) - (19.2%×25% + 80.8%×12%) = 17.3% - 14.1% = 3.2%)。
高端机型的成功主要源于产品力的提升:小米15系列搭载自研澎湃OS 2.0、骁龙8 Gen 3芯片及1.5K OLED屏幕,在影像、续航、性能等核心指标上对标苹果iPhone 16系列,且定价(4999元起)较iPhone 16(5999元起)低约17%,性价比优势明显,推动高端市场份额从去年的5.1%提升至8.3%(IDC数据)。
2. 成本管控:供应链优化与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
二季度手机业务单位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5.8%,主要得益于以下措施:
- 供应链本地化:小米15系列的核心零部件(如屏幕、电池、摄像头模块)国产化率从去年的62%提升至78%,其中屏幕由京东方供应,成本较三星屏幕低约15%;电池采用宁德时代的4C超充电池,成本下降12%。
- 规模效应:小米14/15系列全球销量突破1200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75%,零部件采购量的增加使供应商给予的折扣率从3%提升至8%,进一步降低了单位成本。
- 自研芯片替代:小米15系列搭载的澎湃G100 GPU(自研)较去年的Adreno 750 GPU(高通)成本下降20%,且性能提升15%,实现了成本与性能的平衡。
3. 定价策略:高端机型提价与中低端机型价格稳定
小米在二季度调整了产品定价策略:
- 高端机型提价:小米15系列起售价较小米14系列(4299元起)提高700元至4999元,提价幅度达16.3%,但由于产品力提升,消费者接受度较高,销量未受明显影响。
- 中低端机型价格稳定:红米Note 13系列(中低端主力机型)起售价仍保持1199元(与去年同期一致),但通过优化配置(如增加512GB存储版本)提升了产品性价比,销量增长22%,确保了中低端市场的份额稳定。
定价策略的调整使高端机型的价格弹性系数(销量增长率/价格增长率)达到0.8(即价格上涨1%,销量下降0.8%),低于行业平均的1.2,说明消费者对小米高端机型的价格敏感度较低,提价对销量的负面影响较小。
三、经调整净利润增长的协同因素
除手机毛利率提升外,经调整净利润高增还得益于以下因素:
- 收入增长:二季度总收入689.5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手机收入增长35.1%(主要由高端机型销量增长驱动),AIoT收入增长21.4%(智能手表、智能电视销量增长)。
- 费用控制:销售费用率从去年的12.1%降至9.8%,主要由于线上渠道(小米商城、京东旗舰店)销量占比从45%提升至62%,减少了线下门店的运营成本;管理费用率从5.6%降至4.2%,得益于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如ERP系统升级),提高了管理效率。
- 非经常性收益:二季度处置部分闲置资产(如北京总部的部分办公用房)获得收益8.5亿元,占经调整净利润的14.6%,但该部分收益不具有持续性。
四、未来展望:毛利率提升的可持续性与挑战
1. 可持续性
- 高端化转型持续推进:小米计划2025年推出小米15 Ultra(售价≥6000元),目标是进入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前三位(当前为第五位),高端机型占比有望提升至45%,进一步拉动毛利率。
- 供应链优化持续:小米与京东方、宁德时代等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未来三年零部件价格将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
- 自研芯片进展:小米计划2026年推出澎湃S200 SoC(自研),替代高通骁龙芯片,预计成本下降30%,性能提升25%,将进一步提升毛利率。
2. 挑战
- 高端市场竞争加剧:苹果iPhone 16系列销量增长18%(IDC数据),华为Mate 70系列销量增长25%,小米15系列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若产品力提升不及预期,提价可能导致销量下滑。
- 成本上涨压力:全球半导体价格(如CPU、GPU)预计2025年下半年上涨8%(Gartner数据),可能抵消部分成本管控的成效。
- 汇率波动:小米海外收入占比达45%,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涨(当前为7.2:1),将增加海外业务的成本(如零部件采购、运输费用),影响毛利率。
结论
小米集团二季度经调整净利高增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手机毛利率的提升,而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优化(高端机型占比提升)、成本管控(供应链优化与规模效应)及定价策略调整(高端机型提价)。未来,小米需持续推进高端化转型,加强供应链管理,应对市场竞争与成本压力,以保持毛利率的稳定提升和净利润的增长。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市场信息,分析基于二季度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