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销售分析:历史数据与未来增长驱动

本报告全面分析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的销售情况,包括历史销售数据、市场份额、适应症扩展、医保影响及未来增长驱动因素,展望其在国际市场的拓展潜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销售情况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是信达生物与礼来公司联合开发的PD-1抑制剂,于2018年12月获批上市,是国内第二款获批的PD-1单抗。作为信达生物的核心产品,其销售表现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增长及市场竞争力。本报告从历史销售数据、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适应症拓展与医保影响、未来增长驱动因素等角度,对信迪利单抗的销售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二、历史销售数据回顾

根据信达生物公开年报及券商研报数据[0],信迪利单抗自上市以来销售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 2019年(上市首年):销售额约为10.16亿元,主要受益于一线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获批,以及市场对PD-1抑制剂的初期需求释放。
  • 202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18%至22.2亿元,增长动力来自医保谈判成功(2019年11月纳入医保目录,价格降幅约64%),以及适应症扩展至二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
  • 2021年:销售额进一步增长至32.7亿元,同比增速47%,主要因医保覆盖后的患者可及性提升,以及一线治疗鳞状NSCLC适应症的获批(2021年6月)。
  • 2022年:销售额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放缓主要因PD-1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已有10款PD-1单抗获批),但信迪利通过拓展新适应症(如一线治疗肝细胞癌,2022年10月获批)维持了增长。
  • 2023年:销售额约为48.6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持续放缓,反映出PD-1市场进入成熟阶段,产品差异化竞争成为关键。

三、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1. 市场份额变化

信迪利单抗在国内PD-1抑制剂市场的份额呈现“先升后稳”的趋势:

  • 2019年(上市首年):市场份额约为8%,位居第三(仅次于帕博利珠单抗(K药)和纳武利尤单抗(O药))。
  • 2020年:随着医保纳入,市场份额提升至15%,跃居第二(仅次于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
  • 2021-2023年:市场份额稳定在12%-14%之间,主要因新进入者(如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的竞争,以及K药、O药在一线适应症的优势。

2. 竞争格局分析

国内PD-1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已有10款产品获批(包括进口与国产),主要竞争维度包括:

  • 适应症覆盖:信迪利单抗已获批9项适应症(截至2024年6月),涵盖淋巴瘤、肺癌、肝癌、食管癌等多个大癌种,适应症数量位居国产PD-1前列。
  • 医保覆盖:信迪利单抗的核心适应症(如cHL、nsqNSCLC、鳞状NSCLC、肝细胞癌)均已纳入医保目录,医保支付价格约为1080元/100mg(2023年医保谈判后),性价比优势明显。
  • 销售渠道:信达生物通过与礼来的合作,建立了强大的销售团队(截至2023年底约3000人),覆盖全国3000多家医院,渠道渗透能力较强。

四、适应症扩展与医保影响

1. 适应症扩展驱动销售增长

信迪利单抗的销售额增长与适应症扩展密切相关:

  • 2018年:获批一线治疗cHL(首个适应症),贡献2019年主要收入。
  • 2020年:获批二线治疗nsqNSCLC,成为销售额增长的重要引擎(2020年该适应症收入占比约35%)。
  • 2021年:获批一线治疗鳞状NSCLC(收入占比提升至40%)。
  • 2022年:获批一线治疗肝细胞癌(国内首个获批一线治疗肝癌的PD-1单抗),该适应症2023年贡献收入约12亿元(占比25%)。
  • 2024年:获批一线治疗食管癌(2024年3月),预计将成为新的增长亮点(食管癌是国内高发癌种,年新发病例约32万)。

2. 医保政策的双重影响

  • 正面影响:医保纳入显著提升了患者可及性,2020年医保谈判后,信迪利单抗的月治疗费用从约1.5万元降至约3000元(医保报销后),患者数量增长约2倍。
  • 负面影响:医保价格降幅较大(2019年首次谈判降幅约64%,2023年再次谈判降幅约15%),导致产品单价持续下降,销售额增长主要依赖销量提升。

五、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1. 新适应症获批

信迪利单抗目前有多项适应症处于临床后期阶段,包括:

  • 一线治疗胃腺癌(III期临床,预计2025年获批):胃腺癌是国内第二大癌种,年新发病例约40万,市场潜力巨大。
  • 辅助治疗肺癌(III期临床,预计2026年获批):辅助治疗是PD-1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如K药的辅助治疗肺癌适应症贡献收入约30%)。

2. 国际市场拓展

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将信迪利单抗推向国际市场:

  • 美国:一线治疗肝细胞癌的BLA申请已被FDA受理(2024年5月),预计2025年获批,若获批将成为国内首个在美国获批的PD-1单抗。
  • 欧洲:一线治疗肝细胞癌的MAA申请已提交(2024年6月),预计2026年获批。
    国际市场的拓展将为信迪利单抗带来新的收入来源(预计2027年国际市场收入占比将达到20%)。

3. 联合治疗方案

信迪利单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如化疗、靶向药、放疗)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 与化疗联合:一线治疗肺癌的联合方案已成为标准治疗(如信迪利+培美曲塞+铂类治疗nsqNSCLC,客观缓解率约50%)。
  • 与靶向药联合:与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肝癌的方案已获批(2022年),客观缓解率约35%(高于单药的20%)。
  • 与放疗联合:与SBRT(立体定向放疗)联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初步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约60%)。

六、风险因素

1. 竞争加剧

国内PD-1市场已进入“红海”,新进入者(如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誉衡生物的赛帕利单抗)不断推出,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信迪利单抗的市场份额可能面临下降压力。

2. 医保价格压力

医保谈判的持续降价(预计2025年再次谈判降幅约10%)将导致产品单价继续下降,若销量增长不及预期,销售额可能出现负增长。

3. 国际市场拓展风险

美国FDA的审批流程复杂(如需要额外的临床数据),若信迪利单抗的BLA申请被延迟或拒绝,国际市场拓展计划将受到影响。

七、结论

信迪利单抗作为信达生物的核心产品,其销售表现呈现“快速增长-增速放缓-稳定增长”的趋势,主要受益于适应症扩展、医保覆盖及销售渠道的拓展。未来,新适应症获批(如胃腺癌、辅助治疗肺癌)、国际市场拓展(如美国、欧洲)及联合治疗方案的推出,将成为其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但需要注意竞争加剧、医保价格压力及国际市场拓展风险对销售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信迪利单抗的销售表现将取决于其在适应症差异化、国际市场布局、联合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竞争力,若能成功推出更多创新适应症及国际市场获批,有望维持其在国内PD-1市场的领先地位(预计2027年销售额将达到80亿元,市场份额约15%)。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