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4-2025年A股商誉减值压力释放情况,涵盖全市场趋势、传媒/计算机/医药行业分化及未来风险预警,助您把握投资风险与机遇。
商誉作为企业合并中支付的溢价,其减值风险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2018年会计准则修订后,商誉由“摊销”改为“每年减值测试”,导致减值压力集中释放,尤其是传媒、计算机、医药等并购活跃行业。本文基于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中报数据,从全市场趋势、分行业特征、重点公司案例三个维度,分析当前商誉减值压力的释放情况,并探讨未来趋势。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末A股商誉总额为1.23万亿元,较2023年末的1.31万亿元下降6.1%;2024年全年商誉减值损失为890亿元,较2023年的1120亿元减少20.5%。2025年上半年,商誉总额进一步降至1.18万亿元(同比下降4.1%),减值损失为320亿元(同比下降15.8%)。
从商誉占比看,2024年末商誉占总资产比例为1.12%,较2023年的1.21%略有下降;占净资产比例为3.45%,较2023年的3.72%持续回落。这一趋势表明,全市场商誉规模已进入“收缩期”,减值损失的逐年减少反映出企业对商誉风险的消化能力提升。
核心驱动因素:
传媒行业是过去商誉减值的“重灾区”(2021年减值损失占全市场的35%)。2024年,传媒行业商誉总额为1800亿元(同比下降10.2%),减值损失为150亿元(同比下降33.3%);2025年上半年减值损失进一步降至50亿元(同比下降25%)。
以**万达电影(002739.SZ)**为例,2024年末商誉余额为45亿元(较2023年下降12%),2024年减值损失为8亿元(较2023年的15亿元减少46.7%)。其核心原因是公司通过“内容+渠道”的协同效应,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8%,旗下影院业务的票房收入恢复至疫情前的85%,支撑了商誉减值测试的乐观假设(折现率从2023年的12%降至2024年的10.5%)。
计算机行业2024年末商誉总额为1600亿元(同比下降5.8%),但减值损失为120亿元(同比仅下降8.3%),降幅低于全市场平均水平。2025年上半年,减值损失为45亿元(同比下降10%),仍处于较高水平。
以**用友网络(600588.SH)**为例,2024年末商誉余额为62亿元(较2023年下降6%),但2024年减值损失为10亿元(较2023年的9.5亿元略有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并购的云服务业务盈利不及预期(2024年云业务收入增速为18%,低于2023年的25%),导致减值测试中“未来现金流现值”低于账面价值,需计提更多减值。
医药行业2024年末商誉总额为1200亿元(同比下降7.1%),减值损失为90亿元(同比下降25%);2025年上半年减值损失为30亿元(同比下降16.7%)。
**爱尔眼科(300015.SZ)**作为医药行业并购龙头,2024年末商誉余额为58亿元(较2023年下降8%),2024年减值损失为6亿元(较2023年的8亿元减少25%)。其原因是公司眼科医院的扩张速度放缓(2024年新增医院数量为25家,较2023年的35家减少28.6%),同时存量医院的单店盈利提升(2024年单店净利润同比增长15%),降低了商誉减值风险。
综合来看,当前A股商誉减值压力已逐步缓解,全市场商誉规模持续收缩,减值损失逐年减少。分行业看,传媒、医药等行业的压力释放较为明显,而计算机等行业仍需警惕结构性风险。未来,随着并购活动的进一步规范(如监管层加强对“高溢价并购”的审核)和企业盈利的持续修复,商誉减值压力将继续温和释放,但需关注宏观环境变化对盈利的影响。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商誉占比高(如超过净资产10%)、盈利增速放缓的公司,避免因集中减值导致的股价波动。同时,可关注**并购整合效果好(如协同效应提升盈利)**的公司,其商誉风险已逐步消化,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部分公司2025年中报数据尚未完全披露,后续需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