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三只松鼠毛利率下降的核心原因,包括产品结构调整、原材料成本上涨、渠道费用高企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并探讨其未来盈利改善路径。
三只松鼠(603719.SH)作为国内休闲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毛利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公司营业收入为28.29亿元,营业成本为21.38亿元,毛利率约为24.4%(计算公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较2023年同期的30%以上大幅下滑。本文从产品结构、成本控制、渠道策略、行业竞争等多个角度,结合财务数据与行业背景,深入分析毛利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三只松鼠近年来逐步从“坚果专家”向“全品类休闲食品平台”转型,增加了饼干、糖果、饮料等低毛利率产品的布局。例如,2025年上半年,公司低毛利率产品(如饼干、饮料)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5%,而高毛利率的坚果产品占比从60%下降至45%。低毛利率产品的增加直接拉低了整体毛利率——以饼干为例,其毛利率约为18%(远低于坚果的35%),每增加1%的饼干收入占比,整体毛利率将下降约0.17个百分点。
此外,产品优化过程中,部分原有高毛利率产品的售价下调(如经典款坚果礼盒降价10%-15%),进一步压缩了毛利率空间。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产品平均售价较2024年同期下降8%,而营业成本仅下降3%,售价降幅超过成本降幅,导致毛利率收缩。
原材料成本上涨:坚果、粮食等核心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影响毛利率的重要因素。2023-2025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如杏仁价格上涨20%、花生价格上涨15%),公司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从2023年的65%提升至2025年的70%。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原材料成本较2024年同期增加1.2亿元,占营业成本增量的87%,直接导致毛利率下降约3个百分点。
渠道费用高企:为应对线上流量红利消退,公司加大了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的推广投入,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中的“平台服务费”“广告费”较2024年同期增长40%(达2.1亿元)。此外,线下门店优化过程中,低效门店的关闭导致固定成本(如租金、人员工资)分摊至剩余门店的比例增加,2025年上半年单店固定成本较2024年同期上升12%,进一步推高了单位产品成本。
2024-2025年,公司主动淘汰低效线下门店(累计关闭约150家),导致线下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5%下降至2025年的25%。线下门店的收缩使得整体销售规模同比下降5.7%(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2024年同期减少1.7亿元),而固定成本(如总部管理费用、物流体系成本)并未同步下降,导致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上升约8%,挤压了毛利率空间。
线上渠道方面,受流量竞争加剧影响,公司线上收入增速从2023年的12%放缓至2025年上半年的3%,增长乏力导致线上渠道的规模效应减弱,物流、包装等可变成本占比上升,进一步拉低了毛利率。
休闲食品行业竞争激烈,良品铺子、百草味等竞争对手通过降价促销、新品推出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导致价格战加剧。2025年上半年,三只松鼠为应对竞争,推出了“9.9元零食大礼包”等低价产品,虽然提升了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2%提升至13%),但低价产品的毛利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约2个百分点。
此外,行业集中度提升(CR5从2023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35%),头部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三只松鼠为维持市场地位,不得不加大促销力度,进一步压缩了毛利率。
三只松鼠毛利率下降是产品结构调整、成本压力、销售规模收缩、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公司需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毛利率产品占比)、降低渠道费用(优化线上推广策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固定成本分摊)**等方式缓解毛利率压力。长期来看,需加强研发投入(推出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分散国内竞争压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根据2025年中报预告,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40%-50%,毛利率仍将面临一定压力。但随着门店优化效果逐步显现(2025年下半年预计关闭50家低效门店)及线上渠道运营效率提升(预计2026年线上推广费用占比下降至15%),毛利率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财务数据[0]及行业公开信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