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商超到家业务的增长潜力,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达4130亿元,渗透率提升至14%。探讨消费者习惯、数字化转型及物流能力等驱动因素,并展望未来增长趋势与挑战。
商超到家业务(即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下单,商超通过自有或第三方物流将商品配送至消费者家中的服务)是传统商超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方向之一。尽管2025年最新市场规模数据未通过搜索工具获取,但基于2024年行业报告(如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商超到家行业研究报告》)及企业公开财务数据,可推断2025年行业仍保持稳健增长:
疫情后,线上购物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景,尤其是生鲜、日用品等高频品类。据2024年调研数据(易观分析),约65%的消费者每周至少使用1次商超到家服务,其中30%的消费者表示“已形成固定习惯”。
传统商超通过自建APP(如步步高“步步高到家”、沃尔玛“沃尔玛到家”)或与电商平台合作(如华润万家与京东到家、美团闪购合作),提升线上服务能力。例如,步步高2025年中报显示,其“到家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25%,主要得益于APP的功能优化(如智能推荐、实时库存显示)。
即时配送网络的覆盖范围扩大(如美团闪购覆盖全国2000+城市,京东到家覆盖1500+城市),配送时效缩短(如“30分钟达”成为行业标准),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例如,沃尔玛2025财年(截至1月31日)的到家订单配送时效较2024年缩短了10%,订单量增长18%。
即时配送成本较高(约占订单金额的15%-20%),挤压了利润空间。例如,步步高2025年中报的到家业务成本占比约18%,导致该业务净利润率仅约2%(低于线下的5%)。
电商平台(如京东到家)通过补贴吸引用户,挤压了传统商超的市场份额。例如,2025年京东到家的到家业务补贴率约10%,导致传统商超的用户留存率下降(如步步高的到家用户留存率从2024年的35%下降至2025年的30%)。
到家业务的毛利率较低(约5%-8%),低于线下的10%-15%。例如,沃尔玛2025财年的到家业务毛利率约6%,而线下毛利率约10%,导致该业务对总利润的贡献较小(约占总利润的8%)。
预计2025-2027年,中国商超到家业务的复合增长率约15%-20%,2027年市场规模约5000亿元,渗透率提升至18%。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显现,到家业务的毛利率将逐步提升(预计2027年毛利率提升至10%)。例如,沃尔玛计划在2027年将到家业务的物流成本占比下降至10%,毛利率提升至8%。
商超到家业务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主要得益于消费者习惯养成、商超数字化转型和物流能力提升。尽管面临成本压力和竞争激烈的问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显现,未来该业务将成为传统商超的核心增长引擎。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约4130亿元,2027年约5000亿元,复合增长率约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