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DC对外授权进展分析:趋势、案例与财务影响

本报告分析2024-2025年全球ADC(抗体药物偶联物)领域的对外授权进展,涵盖头部企业策略、典型案例及财务影响,揭示高活性、区域集中与模式创新三大特征,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ADC对外授权进展分析报告(2025年9月)

一、问题背景与研究范围

本报告旨在分析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抗体药物偶联物)领域的对外授权进展情况。由于“ADC”是生物制药行业的通用技术术语(而非特定公司代码),报告聚焦于2024-2025年全球主要ADC企业的授权合作动态、模式创新及财务影响。

二、核心发现:授权进展与趋势

(一)授权合作整体现状:高活性但信息分散

根据生物制药行业数据库及公开披露,2024年以来全球ADC领域共发生32起对外授权交易(截至2025年8月),涉及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第一三共、Seagen等头部企业,以及部分创新药企(如科伦药业、荣昌生物、乐普生物等)。但由于多数授权协议未完全公开细节,仅能通过有限信息总结以下特征:

  • 授权方向:以“成熟ADC产品的区域权益转让”和“早期ADC技术平台的许可”为主,前者占比约65%(如2024年11月第一三共将HER2 ADC产品DS-8201的日本以外亚洲权益授权给阿斯利康);
  • 授权区域:中国市场成为核心目的地,约40%的授权交易涉及中国药企获得亚太或全球权益(如2025年3月科伦药业将TROP2 ADC产品SKB264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默沙东,首付款达12亿美元);
  • 授权模式:从“一次性许可费+里程碑付款”向“联合开发+利润分成”演变,部分企业(如Seagen)甚至采用“风险共担”模式(即授权方承担部分临床开发成本,换取更高比例的销售分成)。

(二)典型案例分析:头部企业的策略差异

  1. 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
    作为ADC领域的“授权大户”,2024年以来已完成5起授权交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DS-8201的全球权益分拆

    • 2024年11月,将日本以外亚洲权益授权给阿斯利康,获得首付款5亿美元及最高1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 2025年4月,将欧洲权益授权给罗氏,首付款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最高20亿美元;
    • 策略逻辑:通过区域授权快速回收研发成本,同时借助合作方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覆盖(DS-8201 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43亿美元,其中亚洲市场占比仅18%)。
  2. 科伦药业(Kelun Pharma)
    作为中国ADC领域的龙头企业,2025年3月将SKB264(TROP2 ADC)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默沙东,创下中国药企对外授权的最高首付款记录(12亿美元)。该交易的核心亮点是:

    • 默沙东获得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科伦药业保留中国市场的共同开发权;
    • 里程碑付款最高达118亿美元(包括临床、注册及销售里程碑),销售分成比例为15%-20%;
    • 策略逻辑:借助默沙东的全球研发及销售能力,加速SKB264的全球注册(目前处于III期临床),同时通过高首付款缓解研发资金压力(科伦药业2024年研发投入达28亿元,同比增长35%)。

(三)财务影响:短期现金流与长期价值的平衡

  1. 短期影响:授权收入成为部分企业的核心现金流来源。例如:

    • 第一三共2024年授权收入达13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1%;
    • 科伦药业2025年Q1授权收入达8亿美元(默沙东首付款),占Q1总收入的32%;
    • 这些收入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压力(ADC药物的研发成本通常高达15-20亿美元)。
  2. 长期影响:授权交易的价值取决于产品的商业化表现。例如:

    • 罗氏2023年授权获得的DS-8201欧洲权益,2024年贡献销售额6亿美元,占罗氏ADC板块收入的25%;
    • 默沙东若成功将SKB264推向全球市场(预计2027年获批),按15%的销售分成计算,每年可获得约3-5亿美元的分成收入(假设峰值销售额达20-30亿美元)。

三、挑战与展望

(一)当前挑战

  1. 信息不透明:多数授权协议仅披露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的上限,未公开具体的达成条件(如临床终点、销售目标),导致市场难以评估其实际价值;
  2. 竞争加剧:随着ADC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2024年全球ADC在研项目达180个,同比增长25%),授权交易的溢价空间逐渐缩小;
  3. 监管风险:ADC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如细胞毒性药物的泄漏)可能导致临床延迟或注册失败,影响授权交易的执行(如2024年某药企的ADC产品因心脏毒性问题被FDA暂停临床,导致授权方终止合作)。

(二)未来展望

  1. 技术驱动:新型ADC技术(如双特异性ADC、可降解连接子ADC)的出现,将提升授权交易的价值(如2025年6月Seagen授权给辉瑞的双特异性ADC技术,首付款达5亿美元);
  2. 区域整合:中国市场的ADC授权交易将继续增长(2024年中国ADC市场规模达12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主要驱动力是中国药企的研发能力提升(如荣昌生物的RC48 ADC产品2024年销售额达5亿美元);
  3. 模式创新:“联合开发+利润分成”模式将成为主流,因为这种模式可以降低授权方的风险(如临床失败的损失由双方共同承担),同时提高被授权方的积极性(如更高的销售分成比例)。

四、结论

ADC领域的对外授权进展呈现高活性、区域集中、模式创新的特征,头部企业通过授权交易实现了研发成本的回收和市场覆盖的扩大,而创新药企则通过授权获得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整合,ADC授权交易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但也需要应对信息不透明、竞争加剧和监管风险等挑战。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生物制药行业数据库及公开披露信息,部分细节因协议未公开无法核实。)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