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工业富联研发费用率分析:2025年中报数据解读

深度解析工业富联(601138.SH)2025年中报研发费用率(0.2%)低于行业均值的原因,包括代工模式、资本化倾向及未来研发趋势,附行业对比与投资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工业富联(601138.SH)研发费用率分析报告

一、研发费用率计算及核心数据说明

研发费用率是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研发费用率=(费用化研发支出/营业收入)×100%。若考虑研发投入总额(含资本化部分),则公式为:研发投入总额率=(费用化研发支出+资本化研发支出)/营业收入×100%

根据券商API数据[0],工业富联2025年中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核心财务数据如下:

  • 营业收入:3607.6亿元(360,759,653,000元)
  • 费用化研发支出(rd_exp):7.14亿元(714,061,000元)
  • 资本化研发支出(r_and_d,来自资产负债表):3.28亿元(328,383,000元)

计算结果

  • 研发费用率(费用化):0.20%(7.14亿元/3607.6亿元×100%)
  • 研发投入总额率(含资本化):0.29%(10.42亿元/3607.6亿元×100%)

二、研发费用率低的核心原因分析

工业富联的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立讯精密2024年研发费用率约6.5%、歌尔股份约7.8%),其核心原因在于业务模式的特殊性

1. 代工模式下的研发投入依赖客户

工业富联的主营业务为云计算(AI服务器、数据中心)、通讯及移动网络设备(5G基站、交换机)、精密机构件(手机/电脑结构件)等,本质是高端制造代工企业。其核心客户(如苹果、华为、云服务商)掌握着产品的核心技术(如AI芯片、操作系统、算法),工业富联主要负责生产工艺优化、产能爬坡及成本控制,而非新产品的原始研发。因此,研发投入主要由客户承担,企业自身的研发支出集中在“应用层改进”而非“底层技术突破”。

2. 研发投入的资本化倾向

从财务数据看,工业富联的研发投入中资本化比例较高(2025年中报资本化研发支出占比约31.5%)。资本化研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而非当期费用),导致费用化研发支出(即研发费用)大幅减少,从而拉低了研发费用率。这种处理方式符合会计准则(如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可计入无形资产),但也反映了企业研发投入的“轻费用化、重资本化”特征。

3. 产能布局与产业链优势替代研发投入

工业富联凭借全球多地的产能布局(如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从零部件到整机组装的全流程覆盖),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控制获得竞争优势,而非依赖研发投入。例如,其AI服务器业务的增长主要来自客户(如英伟达、云服务商)的订单需求,而非自身技术创新。

三、研发投入的结构与效果分析

尽管研发费用率低,但工业富联的研发投入仍集中在核心业务的技术迭代上,主要包括:

  • AI算力相关产品:2025年中报显示,AI服务器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60%,800G交换机营业收入达2024全年的3倍。研发投入主要用于GPU模块、算力板等产品的量产优化,而非芯片设计。
  • 生产工艺改进:针对高端制造(如AI机柜、精密机构件)的复杂工艺,研发投入用于提升良率、降低成本(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系统)。
  • 客户定制化需求:根据客户(如苹果)的产品迭代要求,研发投入用于调整生产流程、适配新机型(如iPhone 16的结构件)。

从效果看,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较高: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6.84%-39.12%(预告数据),主要来自AI业务的高速增长(云计算板块营业收入增长超过50%)。这说明,工业富联的研发投入虽少,但精准匹配了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实现了“投入少、产出高”的效果。

四、行业对比与未来趋势判断

1. 行业对比:代工企业与品牌企业的研发差异

企业 2024年研发费用率 业务模式 研发投入方向
工业富联 ~0.2%(估算) 高端制造代工 生产工艺优化、客户定制化
立讯精密 6.5% 品牌+代工 核心零部件(如连接器、天线)
歌尔股份 7.8% 品牌+代工 声学器件、VR/AR设备

可见,代工企业的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品牌企业,其核心差异在于研发投入的“技术含量”:品牌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底层技术(如芯片、算法),而代工企业只需聚焦“应用层改进”。

2. 未来趋势:研发投入或逐步提升

随着AI、5G等新技术的普及,工业富联的研发投入或逐步提升,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客户需求升级:云服务商、AI企业对服务器、交换机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如800G交换机、Hyper-scale AI机柜),需要企业投入研发用于产品迭代。
  • 产业链一体化:工业富联正在向“零部件+整机组装”的全产业链延伸(如收购芯片封装企业),需要研发投入用于整合产业链资源。
  • 技术壁垒提升:面对立讯精密、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挑战,工业富联需通过研发投入(如自动化技术、智能工厂)提升生产效率,巩固竞争优势。

五、结论与建议

工业富联的研发费用率(0.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由其代工业务模式研发投入的资本化倾向所致。尽管研发投入少,但产出效率高,通过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实现了业绩增长。未来,随着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研发投入或逐步提升,但仍将保持“轻费用化、重资本化”的特征。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

  • 客户订单稳定性:工业富联的业绩增长高度依赖客户(如苹果、云服务商)的订单,需跟踪客户需求变化。
  • 研发投入的结构变化:若研发投入从“生产工艺”转向“核心技术”(如芯片、算法),则研发费用率可能上升,需评估其投入产出比。
  • 行业竞争格局:立讯精密、比亚迪等企业的代工业务扩张,可能挤压工业富联的市场份额,需关注其产能布局和成本控制能力。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企业公告[0](2025年中报预告)。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