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环保政策如何影响锂电回收行业的供需格局、技术升级及竞争格局,结合天奇股份财务数据,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风险。
锂电回收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其发展高度依赖环保政策的引导与规范。随着全球对碳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不断提升,各国环保政策(如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中国《“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锂电回收的原料来源、技术标准、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约束日益严格。本文基于天奇股份(002009.SZ)的财务数据(2025年半年报)及行业公开信息,从供需格局、技术升级、竞争格局、盈利模式四大维度,分析环保政策对锂电回收行业的具体影响。
锂电回收的核心原料为废旧锂电池中的钴、锂、镍等金属。环保政策(如刚果(金)钴出口禁令、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通过规范原料来源(如禁止非法开采的钴进入供应链)和强制回收要求(如汽车企业需承担电池回收责任),直接影响原料供应的稳定性。
从天奇股份2025年半年报来看,其“锂电池循环业务”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未披露具体数值,但提及“固定成本分摊比例攀升”),主要原因是“原料供应结构性短缺”。而同期刚果(金)钴出口禁令导致钴金属价格阶段性上涨(报告期内钴价反弹),公司受益于价格上涨,锂电循环业务的毛利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未披露具体金额,但明确“亏损收窄”)。这一数据反映:
环保政策通过强制回收义务(如中国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承担电池回收责任,欧盟要求电池制造商负责回收)直接拉动锂电回收需求。以中国为例,《“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达到100%”,这意味着未来5年锂电回收需求将随电动车销量增长(2024年中国电动车销量达949万辆,同比增长35%)而快速扩张。
天奇股份的“智能装备业务”(用于锂电回收的自动化设备)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提升(报告期内智能装备业务“国内外业务双轮驱动,海外市场营收贡献同比大幅提升”),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对回收设备的需求增长——这一数据侧面反映了环保政策强制回收要求对锂电回收设备需求的拉动。
环保政策对锂电回收的污染控制(如回收过程中的重金属泄漏、废水排放)和资源利用率(如锂、钴的回收率)提出了更高标准,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升级回收技术。
天奇股份2025年半年报显示,研发费用同比增加(“二季度公司加大机器人业务投入,扩大研发团队人员规模,并持续投入开发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落地应用解决方案”)。虽然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机器人业务,但机器人在锂电回收中的应用(如自动化拆解、分拣)可提高回收效率、减少人工污染,符合环保政策对清洁生产的要求。
技术升级(如更高效的萃取技术、自动化拆解设备)可降低回收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如废水处理成本),同时提高资源回收率(如锂回收率从80%提升至90%),从而提升企业盈利。天奇股份“锂电池循环业务”2025年上半年毛利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受益于钴价上涨),但长期来看,技术升级是降低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提高产能利用率的关键——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设备折旧、厂房运维等固定成本分摊比例攀升”,而技术升级(如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可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
环保政策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如环保资质要求、技术标准)和增加合规成本(如污染治理成本),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向头部企业集中。
天奇股份作为锂电回收行业的头部企业(涉及智能装备与锂电池循环业务),其2025年上半年智能装备业务(用于回收的自动化设备)营收大幅增长(“海外市场营收贡献同比大幅提升,主要系报告期内加速履约比亚迪印尼项目、宝马墨西哥项目、沃尔沃斯洛伐克项目等重要海外项目”),反映了头部企业在技术、产能、客户资源上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头部企业更易满足环保政策的严格要求(如技术标准、产能规模),而小型企业可能因环保合规成本过高(如废水处理设备投入)或技术落后(如回收率低)被淘汰。
随着环保政策的进一步严格,行业竞争格局将呈现**“头部集中+细分领域专业化”**的趋势:
基于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长(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达1400万辆,同比增长38%)和环保政策强制回收要求(如中国“十四五”规划要求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100%),锂电回收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据行业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锂电回收市场规模将达300亿美元(2020年为5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40%),其中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50%(因中国电动车销量占全球60%以上)。
环保政策对锂电回收行业的影响深远且全方位:
天奇股份的财务数据(2025年半年报)充分反映了这些影响:锂电池循环业务因原料供应短缺导致产能利用率低、毛利亏损,但钴价上涨(因环保政策导致的原料供应紧张)使亏损收窄;智能装备业务因回收需求增长(政策驱动)营收大幅提升。未来,随着环保政策的进一步严格,锂电回收行业将迎来**“政策驱动+技术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头部企业和专业化企业将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