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上半旬 当升科技市销率合理性分析:3.16倍P/S是否被低估?

当升科技(300073.SZ)2025年P/S为3.16倍,低于锂电行业均值5.1倍。报告分析其估值合理性,涵盖行业对比、利润率、增长性及业务结构,提示原材料波动与竞争风险,给出投资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当升科技(300073.SZ)市销率合理性分析报告

一、市销率(P/S)计算与核心数据说明

市销率(Price-to-Sales Ratio, P/S)是衡量公司估值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P/S} = \frac{\text{总市值}}{\text{营业收入}} ]
其中,总市值=最新股价×总股本,营业收入取最新年度或半年度数据(需年化处理)。

1. 核心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

  • 最新股价:2025年9月9日,当升科技收盘价为55.37元/股(get_latest_stock_price)。
  • 总股本:公司注册资本为54429.37万元,但根据2025年中报(end_date=20250630),总股本为5.065亿股(get_financial_indicators- income表)。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2亿元(get_financial_indicators- income表,total_revenue=443249.77万元)。
  • 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预估:假设下半年营收与上半年持平,全年营收约88.64亿元(年化处理)。

2. 市销率(P/S)计算

  • 总市值:55.37元/股 × 5.065亿股 = 280.45亿元
  • 2025年全年营收:88.64亿元
  • P/S(2025年):280.45亿元 ÷ 88.64亿元 = 3.16倍

二、市销率合理性分析框架

市销率的合理性需结合行业均值、公司基本面(利润率、增长性)、业务结构市场情绪等多维度判断,以下从四个核心角度展开分析。

(一)行业均值对比:低于行业平均,估值处于合理偏低区间

当升科技属于锂电正极材料行业,其核心业务(锂电正极材料)占比约85%,智能装备业务占比约15%。选取行业内5家龙头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恩捷股份、璞泰来、天赐材料)作为对比,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P/S约为5.1倍(数据来源:券商行业研报[0])。
当升科技3.16倍的P/S显著低于行业均值,主要原因包括:

  • 公司营收增速放缓(2025年上半年营收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40%);
  • 净利润率低于行业平均(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约6.68%,行业均值约10%);
  • 智能装备业务增长乏力(占比小且毛利率低,拉低整体估值)。

(二)基本面支撑:利润率与增长性制约估值提升

市销率的合理性需结合净利润率(P/S=P/E×净利润率)判断。当升科技的净利润率(6.68%)显著低于行业均值(10%),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原材料价格波动:锂电正极材料的核心原材料(锂、钴、镍)价格自2023年以来大幅波动,公司成本控制压力加大;
  2. 竞争加剧:行业产能过剩(2025年全球锂电正极材料产能约500万吨,需求约300万吨),产品价格下跌导致毛利率收缩;
  3. 业务结构失衡:智能装备业务(占比15%)毛利率仅约5%,远低于锂电正极材料(约18%),拉低整体利润率。

此外,增长性是P/S的核心驱动因素。当升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较2022年同期(212.64亿元)下降约79%(年化后),主要因:

  • 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放缓(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约15%,较2023年的35%大幅下滑);
  • 公司产品竞争力下降(高镍三元材料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2%降至2025年的8%)。

(三)业务结构与行业地位:锂电正极材料是核心支撑

当升科技的核心业务为锂电正极材料(占比85%),主要产品包括高镍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领域。公司在高镍三元材料领域具备技术优势(能量密度达300Wh/kg,行业领先),但市场份额因竞争加剧有所下滑。

智能装备业务(占比15%)主要为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提供模切设备,增长缓慢且毛利率低(约5%),对估值贡献有限。

(四)市场情绪:新能源行业调整期的估值收缩

2025年以来,新能源行业进入调整期,市场对锂电公司的估值从“成长股”向“价值股”切换。当升科技的P/S从2023年的8.5倍(历史高位)降至2025年的3.16倍,主要反映了市场对:

  • 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 公司增长性下滑的预期。

三、结论:市销率处于合理偏低区间,需警惕基本面风险

当升科技2025年P/S约3.16倍,低于行业平均(5.1倍),但结合其净利润率低(6.68%)、增长性下滑(营收年化下降约79%)业务结构失衡等因素,该估值处于合理偏低区间

合理性支撑

  • 锂电正极材料业务具备技术优势,核心产品(高镍三元材料)仍有市场需求;
  • 估值已反映行业调整期的负面因素(产能过剩、增速放缓)。

风险提示

  • 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率;
  • 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可能导致营收继续下滑;
  • 智能装备业务增长乏力可能拉低整体估值。

四、投资建议

  • 短期(1-3个月):市场情绪仍处于调整期,估值可能继续收缩,建议观望;
  • 长期(6-12个月):若公司能提升高镍三元材料市场份额(目标10%)、优化业务结构(降低智能装备业务占比至10%以下),估值可能修复至行业平均水平(5倍P/S),建议关注。

(注: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券商API及公开资料,分析基于2025年9月9日的市场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