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VEGF抑制剂销售放量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趋势

深度解析PD-1/VEGF抑制剂销售放量情况,涵盖全球与中国市场规模、增长驱动因素、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重点关注医保政策、联合疗法及本土企业竞争。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PD-1/VEGF抑制剂销售放量情况财经分析报告

一、市场概述:全球与中国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与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核心药物类别,二者的销售放量均受益于适应症扩展、联合疗法普及及政策驱动

1. 全球市场:稳中有增,联合疗法成新增长点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全球PD-1抑制剂市场规模约为38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速较2023年(15%)略有放缓,但仍保持稳健。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适应症扩展: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Opdivo(纳武利尤单抗)等原研药获批肺癌、肝癌、胃癌等10余种适应症,覆盖患者群体扩大;
  • 联合疗法贡献:PD-1+VEGF联合方案(如Keytruda+Avastin(贝伐珠单抗))销售额占PD-1总营收的18%(2024年数据),成为增长新引擎。

VEGF抑制剂方面,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20亿美元,其中贝伐珠单抗(Avastin)以65亿美元的销售额占据54%的份额,同比增长8%。增长主要来自生物类似药的渗透(如安进的Mvasi)及新兴市场需求(如印度、巴西)。

2. 中国市场:医保驱动下的爆发式增长

中国是PD-1/VEGF抑制剂的核心增长市场,2024年PD-1抑制剂销量约为120万支(按100mg/支计算),同比增长35%;市场规模约为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主要驱动因素为:

  • 医保纳入:2024年医保谈判后,卡瑞利珠单抗(恒瑞医药)、替雷利珠单抗(百济神州)等6款PD-1抑制剂纳入医保,支付价格较原价下降40%-60%,患者自付比例降至20%-30%,推动销量大幅增长(如卡瑞利珠单抗销量增长45%);
  • 适应症覆盖:中国PD-1抑制剂获批适应症已达20余种,包括肺癌(占比35%)、肝癌(占比20%)、胃癌(占比15%)等高发肿瘤,患者群体快速扩大;
  • 本土企业竞争:恒瑞医药(市场份额32%)、百济神州(25%)、信达生物(18%)等本土企业凭借价格优势(较原研药低30%-50%)及渠道拓展(覆盖基层医院)抢占市场,2024年本土企业PD-1销售额占比达75%

二、销售放量驱动因素深度分析

1. 适应症扩展:从“末线”到“一线”的突破

PD-1抑制剂的销售增长核心来自适应症的前移。以肺癌为例,2024年Keytruda获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取代传统化疗成为标准方案,患者群体从“末线”(已接受过化疗的患者)扩展至“一线”(初诊患者),销量增长60%。此外,PD-1抑制剂与VEGF抑制剂的联合方案(如Keytruda+Avastin)获批肝癌一线治疗,疗效较单药提高30%,进一步扩大了适应症覆盖范围。

2. 联合疗法:1+1>2的协同效应

PD-1+VEGF联合疗法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其销售贡献快速提升。2024年,全球PD-1+VEGF联合疗法销售额约为68亿美元,占PD-1总销售额的18%,较2023年增长40%。主要原因包括:

  • 机制协同:VEGF抑制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因子,增强PD-1抑制剂的免疫激活作用;
  • 疗效优势:联合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较单药提高20%-30%,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50%-100%,如Keytruda+Avastin治疗肝癌的ORR达36%(单药为18%);
  • 指南推荐:美国NCCN指南、中国CSCO指南均将PD-1+VEGF联合方案列为肺癌、肝癌等的一线治疗首选,推动了临床应用。

3. 政策与支付环境优化:从“高不可攀”到“可及性提升”

中国医保政策是PD-1抑制剂销售放量的关键驱动因素。2024年,医保谈判将PD-1抑制剂的支付范围扩大至一线治疗,并将报销比例提高至70%(部分地区达80%),患者自付费用从每月1.5万元降至3000-5000元,极大降低了支付压力。此外,商业保险(如百万医疗险)的覆盖进一步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2024年商业保险支付的PD-1费用占比达25%

三、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

1. 竞争格局:全球与中国市场分化

  • 全球市场:由默沙东(Keytruda,市场份额35%)、百时美施贵宝(Opdivo,28%)、罗氏(Tecentriq,15%)主导,竞争焦点在于新适应症获批联合疗法优化
  • 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75%市场份额),竞争核心为价格(本土企业价格较原研药低30%-50%)、渠道(覆盖基层医院)及研发速度(本土企业PD-1抑制剂的研发周期较原研药短2-3年)。

2. 未来趋势:增长与挑战并存

  • 增长驱动因素
    • 新适应症获批:PD-1抑制剂有望获批食管癌、结直肠癌等适应症,进一步扩大患者群体;
    • 联合疗法升级:与化疗、放疗、CAR-T细胞治疗等联合,提高疗效;
    • 新兴市场增长:印度、巴西等国家的肿瘤发病率快速上升,PD-1/VEGF抑制剂的市场潜力巨大;
    • 生物类似药渗透:随着原研药专利到期(如Avastin专利2025年到期),生物类似药将进入市场,降低价格,提高可及性。
  • 挑战
    • 竞争加剧:更多企业进入PD-1/VEGF领域,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分散;
    • 价格压力:医保谈判及生物类似药的竞争将导致药物价格下降,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 耐药性问题:长期使用PD-1抑制剂可能导致耐药,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如PD-L1抑制剂、TIGIT抑制剂)。

四、结论

PD-1/VEGF抑制剂的销售放量是适应症扩展、联合疗法普及、政策驱动市场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中国市场则因医保政策及本土企业的崛起而呈现爆发式增长。未来,联合疗法及新兴市场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但企业需应对价格压力耐药性问题的挑战。

对于投资者而言,研发能力强(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适应症覆盖广(如默沙东、罗氏)及渠道优势明显(如本土企业)的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